紐約新冠疫情爆發八個多月以來,法拉盛市中心街頭經常會有一名男子「全副武裝」向路人發放口罩,由於他身著防護服、面罩,路人看不到他的樣貌,但仍被他的行為深深感動;他是三年前搬到法拉盛的64歲居民鮑爾(Joseph Powell),「我愛我的社區,想盡力服務社區」,鮑爾還說,他正在學習中文,老師在台灣,定期通過視訊學習。
鮑爾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疫情剛在紐約爆發時,口罩不僅難買且價格高,「我看到有民眾想買口罩,但因價格太高而放棄,便想盡己之力做些事情」;最初,他想辦法以盡可能低的價格買到口罩,再以同樣價格賣給需要的人,但沒過多久,他就決定向路人贈送口罩,「一個人不戴口罩,可能就會影響整個社區」。
從3月至今,鮑爾每周有四至五天會在法拉盛街頭發口罩,每天發300至600個,還貼心的準備了兒童口罩;他通常從緬街與羅斯福大道交口開始,沿著緬街走到富蘭克林大道,再從另一邊走回到緬街地鐵口,把口罩發完。他會把每次買口罩的花費、數量都記錄在案,花銷幾乎都是他自己出。最初幾個月,他的朋友和民眾捐了一些錢。
鮑爾說,他會在預算範圍內,購買質量最好的口罩,而且嚴格注意衛生,裝口罩的包不會讓任何人觸碰;隨身攜帶消毒洗手液,打開新口罩前,會先消毒雙手;他絕不用手觸碰口罩的內層,發口罩時把口罩內層折在裡面遞給民眾,「我要確保我發的口罩是乾淨、衛生、安全的」。
鮑爾曾經營媒體製作公司,因身體原因賣掉公司後,進入教育界,擁有教育碩士學位的他,在皇后區執教七年,幾年前又因身體原因決定退休;「我其實屬於易感染新冠的人群,這也是我發口罩時做足防護的原因。」他說,「我的三名子女都支持我,並為我感到驕傲。」
法拉盛街上很多攤販都收到過鮑爾的口罩,現在已和他成為朋友,華人攤主安娜表示,「他是大善人,我們都很喜歡他,夏天他穿著防護服,每次都一身大汗,如今天冷了,他仍堅持來街上發口罩;遇到遊民,他會多給幾個口罩,他還給過乞討者20元去買午飯。」
安娜還說,有一次一對年輕情侶沒戴口罩,鮑爾遞口罩給男子時,男子說不需要,鮑爾則說,「請你戴上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這時該男子一腳踢到鮑爾的胸口,「幸好鮑爾的背包放在胸前,他才沒有被傷到;自那之後,他便買護身背心穿上作為保護,不過,讚揚他的人還是多數」。
鮑爾也說,這段時間裡,雖然有些路人由於不理解他的行為,而攻擊他、向他豎中指等,但大多民眾都很友善。「日前看到紐約時報報導法拉盛的戴口罩率高於紐約市其他社區,我為法拉盛驕傲。」他還特意複印了那篇報導保存。
鮑爾說,他3月開始發口罩時,以為5月疫情就會結束;沒想到,一直發到了11月,「我想我會堅持發口罩到疫情結束。」
若有團體或個人想向鮑爾捐贈口罩,可發送電郵shonabby612@yahoo.com和他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