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彬

疫情加上中美關係的緊張局勢已經在中國留學生中催生了一波回國潮,但2018年剛畢業的陳茹彬卻逆勢而動,於六月份創辦了自己的餐飲公關推廣公司。她說,目前餐飲行業的確面臨寒冬,但對她自己而言,疫情使她看到生命太過短暫,更下定決心不再拖延,乘風波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陳茹彬本科時就來到美國就讀,2018年研究生畢業後,她進入了紐約的一家餐飲公關公司工作。今年六月,她和一名合夥人一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Solare Global,主打餐飲類市場推廣,並計劃擴展到健保市場領域。陳茹彬說,她本來所學的專業就是傳播和公關,在這個行當有很多自己的想法。雖然現在才二十多歲,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和人脈,但這場疫情讓她覺得創業要趁早。「疫情讓我意識到生命很短暫,而我一直就夢想可以創業,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六月份我一閒下來心裡就會想這些事,然後覺得不如想到就做。」陳茹彬說。

從很多方面看,這並不是創業的最佳時機,特別是餐飲相關的行業。陳茹彬說現在正值餐飲業進入低谷,很多餐廳對能不能或者什麼時候全面開放室內就餐都不知道,在市場推廣方面的預算更是緊縮。「很多項目都是談談停停,太多不確定性。」她說。而陳茹彬關注的新中餐領域也因為疫情和中美關係的雙重打擊情況更加雪上加霜,她說,疫情期間掀起的針對華人的歧視使中餐行業受到打擊,而一些原本有志於加入中餐行業的中國留學生和華裔年輕人紛紛回國,也使原本看起來蒸蒸日上的新中餐行業顯得門前冷落鞍馬稀。「連我父母都經常問我還呆在美國幹嘛。」陳茹彬說。

疫情也帶來其他機會

但她說,雖然這些衝擊切實存在,但疫情也帶來了其他的機會,比如餐廳的外賣、送餐軟件以及超市的送貨到府服務都是大有可為的新興市場。而隨著五月份「黑命重要」(BLM)運動興起,餐飲行業對「多元化」的問題也開始關注,連帶著主流媒體對包括中餐在內的少數族裔餐飲也投入了更多的筆墨。特別是Conde Nast出版集團旗下的著名美食雜誌Bon Appetit發出聲明聲援「黑命重要」,並推出一系列措施增加少數族裔餐飲的爆光率,也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這些並不是專門為中餐而做的,但整體上餐飲行業和美食類媒體對多元化的認同和關注使中餐也成了受益者。」陳茹彬說。

而對於新中餐陳茹彬也信心滿滿。她說,反華情緒的確存在,但一部分人的反華也激起了另一部分人對華人的同情和維護,「紐約這個兼容並包的城市仍然是新中餐最好的發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