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30岁影后馬思純 畅谈成长之路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8-07-30 09:41:35 ]

  前兩天和閨蜜一起慶祝生日。

  一羣人在KTV唱歌,熱熱鬧鬧地準備了生日蛋糕爲她唱生日歌,但她吃了兩口蛋糕後,她就一個人落寞地坐在一旁安靜下來。

  我以爲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問之後她笑着嘆息:

  過了25歲之後就不想過生日了。每年的生日就是一個巨大的鬧鈴,提醒着你又老了一歲。無論是熱熱鬧鬧過,還是像去年一樣一個人悄悄地過,都會非常沮喪。

  我只希望我的28歲生日不要那麼快來。

  我在一旁聽着,想起了前兩年流行一個詞:四分之一人生危機。

  這說的是處在25-30歲之間的年輕人在事業、愛情、財富、家庭等各方面的焦慮,想要變得成熟有所成長,又怕時間一過最後自己一事無成。

  作爲這個年齡羣的一員,我也時不時會感到這種焦慮。

焦慮焦慮

  01

  27歲的我們,現在在慌張什麼?

  前幾天朋友圈被一篇《我今年27歲,現在慌得一比》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慌亂不安已經成了27歲左右年輕人的常態。

  圓桌派有一期節目,43歲的徐靜蕾對“不結婚”這件事非常淡定,而28歲的蔣方舟則說自己一直在不斷相親,害怕變成“剩女”。

  去年7~8月,我們做過一次關於青年危機的故事徵集,蒐集了很多人的焦灼心情:

  職場上看着新人們一波波進來,朝氣蓬勃飛速進步,擔心自己會被取代,可又覺得自身閱歷不足,不敢爭取晉升的機會;

  30歲將至,還處於儲蓄微薄的狀態,別說買房,我怕連贍養父母都做不到,或許我的人生只能這樣在‘待在大城市居無定所’和‘回到小城市相親結婚’之間選擇;

  談了兩段戀愛都不了了之,父母的催婚暗示漸漸變成了明說,不想變成公園相親角中被挑選的高齡剩女,但已經在愛情中傷痕累累的自己,沒有信心再去談一段全力以赴不分手的戀愛;

  畢業後考公務員被分配到某個小學裏,校長特別官僚主義喜歡使喚別人,反駁過一次後就一直被穿小鞋,常常找茬,評級評不上,非常壓抑卻不敢辭去這個鐵飯碗。。。。。。

  而英國格林威治大學Oliver Robinson 教授曾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這個階段年輕人的種種困局:

  86% 表示自己在 30 歲到來之前工作、感情和經濟壓力超過負荷;

  40% 認爲自己很難養活自己;

  32% 覺得自己在30歲之前很難找到結婚對象。

  可見臨近30歲,對多數人心裏清清楚楚寫着對希望破滅的憂慮、對未來的恐懼和無能爲力。

  如果說18歲的關鍵詞是‘新生’‘未知’‘挑戰’,那麼上面的種種現象告訴我們,27歲的關鍵詞,是‘我害怕’‘我不敢’‘我不行’。

  02

  什麼讓27歲變成一個焦慮恐懼期?

  現任Facebook首席運營官 —— 謝麗爾·桑德伯格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個晚會上,大多數男性都主動地會議桌前面一起互相認識、交流意見、交換觀點和信息,而現場的女性卻站在了一旁。

  而當她邀請了那幾位女性也一起坐到前面的位置時,成爲會議的參與者,被她們委婉地拒絕了。

  她認爲,“女性不應該/無法在職場上太過出色”這個社會刻板印象,實際已經深深地植入很多女性的印象中,限制了她們在職場上的勇氣和表現 —— 她們原本可以表現更好更出色的。

  這種現象用心理學的概念來說,就叫限制性信念,可以簡單理解成:那些限制我們的主觀想法。

  27歲的我們,擁有了幾年的社會經驗,被社會輿論潛移默化。

  在過往經歷中受挫過受傷過,最終也會漸漸產生一些不經推敲但根深蒂固的信念,造成前面的那些‘我害怕’‘我不敢’‘我不行’,限制着我們未來生活的可能性。

  例如在愛情上,多段感情受挫可能會導致這樣的想法:‘我是愛無能,沒辦法談好一段戀愛’‘談戀愛一定會受傷’‘我遇到的只能是渣男’‘現代人談戀愛就是現實’,導致我們即使渴望親密關係,也難以投入下一段感情。

  例如在職場上,基於社會印象和經驗,我們可能會這樣想:‘我剛入行一年,很難晉升的’‘一般男生在這行才吃香,我們就算了’‘我那麼經常犯錯,擔任不了重要的工作’‘轉型要從零開始付出更多努力,我應該做不到’,會讓我們在很多時候錯過在職場飛躍的機會。

  而其中最讓我們設限的不是年齡,是不敢嘗試新生的怯懦:

  ‘30歲前不結婚我只能被剩下了,找不到合適的了’‘在30歲前買不起房子的人生是失敗的’‘踏上了30歲就應該安心顧家,沒辦法像現在一樣自由了’,逼得我們趕在30歲的截止日期前焦灼失控。。。。。

馬思純馬思純

  03

  拆掉27歲的限制,我們纔有可能獲得自由

  前兩個月我參加過一次團體分享,其中一個因爲年齡焦慮失眠了半年的小姐姐,分享了她如何識別和走出年齡焦慮的過程。

  她說當時自己正處於“期末考”的狀態,覺得自己的人生應該在30歲前有一個家庭,有一次職場晉升。

  但離30歲只有兩三年了,就像期末考前一個月纔拿到教科書纔開始學習,非常緊張:

  剛好有個男生追求我,我對他沒有太大感覺,只是擔心再不答應就會找不到男朋友;

  公司有一次晉升機會,但我擔心大膽爭取的話,會被資歷更老的同事給擠下來;

  每次去相親會或者在公司看到年輕有活力的女孩子時,我都會很警惕,怕她們搶走我的機會,甚至取代我。。。。。

  直到她去尋找心理諮詢,與諮詢師討論了幾個問題,才發現自己一直陷入未經思索和檢驗的觀點裏焦慮着。

  而當她透過這層焦慮去重新審視時,才發現自己有多謬誤:

  拒絕了這個男生會在兩年內找不到對象?

  不,從大數據上看,男性未婚率不低,如果積極去接觸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資歷少的難道就一定會被擠下來?

  不,事實上,有很多管理者工作出色,但他們的工作年限並不長;

  年輕真的很重要?

  不,問了周圍的老闆和男性朋友,職場靠譜和婚戀中貼心更加重要;

  一定要在30歲前結婚纔可以?

  不,已有研究證明,婚前兩人未成熟或不假思索的結婚,更可能不幸福。。。。。。

  從諮詢室出來,她說就像經歷了一次過山車般,被拯救了人生。

  自從這次覺察,她開始慢慢修正自己。

  每次固化的觀念一跑出來,她都會反覆剖析“如果爲了結婚而結婚,以後會不會後悔?”

  後來,她拒絕了男生,從家裏搬出來租房,不必被焦慮驅使前進,有自己的空間,安靜思考。

  其實,我們都一樣,總是很容易讓那些未經檢驗,卻已被社會道德限制的觀點,二次捆綁自己的人生。

  沒有哪條法律規定30歲前一定要結婚,只有不斷地反思,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纔有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可能。

  04

  “一邊長大一邊變老?我纔不要!”

  大概從27歲開始,人們就提前進入焦慮期,以“還差3年就到30歲”作爲評判自己生活成敗的時限。

  於是,那些20出頭就在北上廣打拼的人,此時開始考慮“回家還是留守”的問題。

  他們過早地感到“修正人生的機會已經很少”,變得妥協,變得安分。

  誰都不可否認,27歲的我們,皮膚彈性減弱、細紋增多,每一樣似乎都讓人那麼沮喪。

  然而,仔細想來,比起20歲的自己,我們多了一份底氣,又比未來的40歲更具勇氣。

  湯唯28歲憑《色·戒》成名,和她一樣大器晚成的,還有馬思純。

  如果說馬思純是個20多歲的小女孩,一定會有人信。

  乍眼一看,白皙的皮膚、瘦小的身材、隨意又不失凌亂美的丸子頭,全身都洋溢着青春的味道。

  但,這個笑起來隨時停不下的“傻妞兒”,今年正好30歲。

  向來都是乖乖女的她,一早就被父母鋪好了路 —— 當主持人,大學報考了播音系。

  大二的時候,她去賺外快,在畫展當講解員,幫央視電影頻道做記者,才發現自己喜歡演戲。

  娛樂圈從來就是明爭暗鬥的行業,大多數人堅信‘出名要趁早’,不惜搏出位,主動配合潛規則。

  因爲‘趁紅撈一把’的市場認知,小鮮肉小花旦同時接N部戲,沒時間磨鍊演技,摳圖明顯的背景總讓人齣戲;所謂‘XX專業戶’,把演員套牢在固定角色裏。

  其實,馬思純不是沒有憂慮過,最初她擔心技巧的缺乏會限制職業的發展,後來她想開了,“如果沒有情感,總少點什麼,起碼那是真實的我”。

  與自己和解後,她是《武媚娘傳奇》中命運悲慘的魏國夫人,《左耳》中桀驁不馴的黎吧啦,也可以是《七月與安生》裏善良的七月,《將軍在上》裏女扮男裝的葉昭將軍。。。。。。

  終於在29歲那年,拿下“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年齡從來都沒什麼了不起。

  人生本應時刻精彩,你才27歲,若能持有開放、不斷破局、掙脫限制的態度,保持刷新認知、增長閱歷,相信我,你會擁有更有趣的靈魂。

  而如果你也曾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收穫新生的感覺,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讓新生的力量傳遞給更多的同齡人。

  因爲無論是27歲,25歲,還是30歲,每個人都有獲得新生的可能。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新浪女性(微博)

上一篇:董卿含泪回顾春晚生涯
下一篇:山口百惠 形象永留屏幕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