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紐約疫情的日益嚴峻,前往華人社區的小巴生意遇冷。

過去一周,紐約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逐日翻一番的緊張局勢。儘管當局數番試圖安撫民心,但隨著疫情的日趨嚴峻,恐慌心理在紐約不斷蔓延。受此影響,分別往返於華埠和布碌崙、華埠和法拉盛的小巴生意亦在此期間遇冷。與此同時,在沒有公司支援的情況下,自行準備車內所需的消毒工具及口罩,做好對乘客和自我的保護。

在位於曼哈頓大橋下的柯西街(Forsyth St)和市場街(Market St),相較於以往流動較快的小巴車流,這些往返於華埠和布碌崙的小巴們在昨日則更像是一條靜止的車隊,許久方才見動靜。

趁著無客,在車內享用午飯的司機鄭先生在被問及近日生意時,頻頻搖頭,直歎不行。鄭先生透露,自疫情發生後,本就不好做的小巴生意變得更加蕭條。尤其是州長柯謨宣佈紐約全州進入緊急狀態以來這兩天,搭乘小巴的乘客數量明顯下降,伴隨而來的便是以前至少能保證的每天排到跑一趟變成無法保證。跑不了車便意味著沒有收入。作為近年來已越來越不好做的小巴業,實屬雪上加霜。這個狀況對從事小巴行業十多年的鄭先生而言,是不曾遇到過的情況。

作為每天面對著頻繁的乘客流量的小巴司機,他們亦未能從各自公司獲得防疫消毒所需的消毒液以及口罩等,所有物品均為司機們自掏腰包準備。

面對疫情的日趨嚴峻,加之皇后區前一日剛確診了一名網約車司機,在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所準備的消毒用品後,鄭先生亦透露自己已準備去買口罩,打算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佩戴,保護自己的同時亦是對乘客的負責。

僅三兩輛小巴在站點等客

大橋另一側的地威臣街(Division St)上,則是往返於華埠和法拉盛的小巴站點。與以往停放著一排車龍的盛況不同,昨日的站點處僅有三兩輛小巴停靠在站點等候客人。

司機潘先生與同事均表示,疫情發生後,生意大幅下降,尤其在本周,降幅超過一半。據潘先生說,以前在華埠等客的時候,只需3至5分鐘便可坐滿20人,隨即便出發。疫情發生以後,每次至少得等半個小時,且未必能將車坐滿一半。以前所有法拉盛小巴一天總共能跑100車,如今只能跑20車;以前每輛小巴每天能跑多趟,如今每天每輛小巴最多僅可以跑3車。

談及防疫,潘先生表示,能做的只有每天出車前用自己準備的消毒噴霧和消毒濕巾將車清潔一遍,公司並不為司機們提供這些支援。對於戴口罩一事,他坦言不敢戴,因為有外族裔乘客在看到司機戴著口罩時,因為不敢坐而下車,直言自己「想戴也沒辦法。」
談及這份工作,二人表示目前狀況下家人確實擔心,數番阻攔不讓出門。但因為是關係一家生計的來源,加之又都是一家之主,讓他們不得不頂著風險,出門維持生計。
乘客高先生時常在此搭乘小巴往返於華埠和法拉盛。當被問及現在搭乘小巴是否有顧慮,高先生直言不擔心,拍拍胸口表示自己備有口罩,相信自己做好了防禦工作便無需擔憂。
截至昨日,紐約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首度破百,紐約市則確診13例。面對日趨險峻的疫情,市長白思豪在防禦工作方面依然以安撫為主,並敦促患病的紐約人遠離地鐵,對健康的紐約人則以「人少一些」為由推薦搭乘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