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豐,很多人腦海中或許會出現傳統僑團春宴、大爺大媽叔叔阿姨們邊飲茶邊聊家常裏短的畫面,殊不知這個「年過半百」的華埠老餐廳近些年來正在悄悄的變得新潮起來。這種變化很多是緣於金豐三代東主的傳承與協力,新一代人帶來的新思想讓金豐得以在傳統中餐館後繼乏人的大環境下獲得新的活力,與華埠一起求新求變重返青春。

1978年,香港移民藍瑞靈和幾位朋友一起在華埠創辦金豐的時候,他的兒子藍建明剛從麻省理工大學畢業,已經拿到了大公司的職位,只是工作性質並非他的興趣所在。這時候,藍瑞靈邀請兒子來金豐工作,「我當時對做餐館一點概念都沒有,但他給我的工資也不低,就答應了。」藍建明說。一年後,餐館的老式管理方式讓藍建明失望透頂。他離開了金豐,自己創辦衣場,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直到2007年,金豐被管理、工會等各方面的問題纏身,生意風雨飄搖的時候,藍建明才再次出手,接管了金豐。

第一件事是改善菜品質量

接手後,藍建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菜品的質量,「我問我的廚師們,你們自己的做的菜你們自己吃不吃?如果你願意吃你就成功了。」一年以後,很多金豐的老主顧開始對菜品感到驚艷,「很多人來問我金豐是不是換了廚師。」藍建明說。
2010年藍建明的二兒子藍兆文已經從紐約大學畢業,在併購行業工作了五年,正準備休息兩年後再去讀個碩士。藍建明又向兒子發出邀請,請他來幫忙管理金豐。「我當時只是沒什麼事幹,閒得無聊才答應來做一段時間,沒想到卻看到了這家店的巨大潛力,做到現在還沒離開。」藍兆文說。
藍兆文的加入讓藍建明如虎添翼,在藍兆文的推動下,金豐在instagram上開了戶,設立了華埠中餐館中罕見的市場部,在傳統茶點的基礎上推出了紅酒雞尾酒搭點心、聚齊五人來吃飯送北京鴨的新招,2017年還在上西城開了分店,以開放廚房和更重擺盤的菜點吸引主流食客。

傳統運作方式難以適應

藍兆文說一開始,金豐的傳統運作方式的確令他難以適應,「全店160名員工,只有三個人有電郵,我通知事情都要發傳真,然後讓員工們互相傳達,我30%的工作時間都浪費在這些事上。」藍兆文說。但很快,他就發現,老員工自有老員工的價值。上西城店剛開業時僱用的服務生都是時尚年輕人,「年輕人不懂點心菜品,而且說不來就不來,經常讓僱主措手不及。」藍兆文說。現在,上西城店的服務人員也都換成了有中餐服務經驗的僱員。
雖然走出了華埠,金豐並不打算拋棄華埠。「我大學剛畢業時回到華埠,的確覺得怎麼又回到了這個地方,但後來我就明白,華埠不是與世隔絕,不是支流,我們是主流的一部分。」藍建明說。「華埠也在改變,新餐館層出不窮,只要是對的模式,華埠餐館可以用主流的價位吸引到大批客人。」藍兆文說。
至於未來是不是會一直留在金豐,藍兆文尚未拿定主意。「現在金豐還在成長,潛力很大,我們可以把它發展成公司集團,但如果將來我還要事無巨細的打理日常工作,我可能就不會留下。」他說。 藍建明看著兒子,臉上浮現出意味深長的笑容:「如果金豐做成了公司集團,你就不用打理日常工作了,這樣你就不會走了。」

金豐上西城店的開放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