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紐約華文作家協會和法拉盛圖書館主辦的《採薇叢書》第二輯——《我們的同溫層》新書發表會,於13日在法拉盛圖書館舉行。該書邀集了美國、臺灣、中國大陸、香港的二十二位作者﹐寫出他們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對人物的觀察、對世事的感懷。


胡志成表示,叢書讓海外的華文寫作愛好者提供創作、交流的園地,同時也讓這些精品收錄下來,傳承下去;今後也非常期待熱愛中文寫作的年輕人投稿,讓海外華文文學傳承、發揚。叢書以期刊的形式出版,但沒有用雜誌的設計,因為雜誌不利於保存,而是以書籍的形式面世。

胡志成在《代序》中說,愛書的人家裡都會有老舊絕版、被冷落的雜誌,有時翻看再讀,使人重溫舊夢,也能讓人回歸和重新體味那年代的單純、善良、嚮往和追求。
在第二輯叢書收錄的多篇文章中,通過記述點滴的往事,展現人性的光輝,讀罷讓人感到,雖然時光飛逝,但在歲月的長河中,最終能在人的心靈內沉澱下來的,乃是人性中的善良和純潔。
例如,叢書收錄了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邱辛曄寫的《我的外婆》,他講述了對一段人生經歷的反思——1960年代,他年過七旬的外婆來到上海,照顧他一家的生活十幾年。後來,外婆執意要回老家終老,但邱辛曄忙於高考和大學生活,外婆在老家去世了,自己竟不知道,而大家不告訴他的原因,竟是:「你讀大學忙,讀書要緊。」多年以來,對於沒有報答外婆的養育之恩,他一直感傷。在文章中,擁有四個碩士學位的邱辛曄說,「『讀書要緊』這句話,在心頭揮之不去。到了中年,越發明白,讀書是一件膚淺的事;讀書一輩子,也讀不懂生活和生死。」
前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周勻之表示,《我們的同溫層》這本書,「顏值」、「養分」非常高;而新書發布會,多位作家互相切磋、勉勵,相互吸收更多養分。
胡志成說,自己力求出精品,著力於書的價值,沒有過多考慮叢書的商業性。該書在臺灣幾十家書店有售,亦可以在網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