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兩次幸運地得到兩次換腎,我相信自己已不存在,既然明白其中的痛苦及等待的煎熬,如今我活著,就要鼓勵四周的人倡導捐贈器官的重要性。」現年36歲的吳筱玲(Mary Wu)十分健談,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很難想像她曾在生命邊緣掙扎,而且捐贈器官不是她難以啟齒的話題,而是近乎宗教信仰式的宣傳信念。
父母為分別來自中國及台灣移民的吳筱玲生長在一中產家庭,3歲時父母發現她不像一般孩童已可走路,找醫生身體檢查發現她的腎全失去功能,需要換腎,父母願意把自己的一邊腎給她,可是卻不配合,由於是移民家庭,親友不多,80年代對器官捐贈並不似現在發達,小小年紀的吳筱玲需頻頻去醫院洗腎,醫生和護士竟然是家人以外最親切的朋友。
等了一年多,一位4歲白人小孩因為高空玻璃跌下傷頭不治,這意外令吳筱玲可以換腎,5歲的吳筱玲重拾了童年,不再在醫院渡日。她可以像一般小孩子健康快樂的生活。
手術醒來有重生興奮
但在她11歲那年,她身體開始出狀況,不能正常如廁,走路出現困難,一天她發高燒而被送到急診室,醫生發現她的腎功能低至10%,從此又再次成為醫院常客,過著抽血吃藥的日子,到她12歲半時,全失了腎功能,她再度等待他人捐腎,否則性命受到威脅。
雖然吳筱玲還不足13歲,但是因為腎功能全失,被動地等人捐腎,她開始心理受到無比壓力,身體上要面對死亡的可能,她時不時會無語問蒼天,為什麼要經歷兩次同樣的痛苦。她在最絕望時,祈求上天,如果可以活下來,她要當世界上最好的人。
又等了一年多,終於等到了有人捐腎,對於已經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吳筱玲早已明白生命及生活都不容易,這個受捐機會她不斷地認為是「奇蹟」,經過她忐忑的心情下,完成了手術,醒過來時,她有重生的興奮。
活下來的吳筱玲從此對換腎的組織十分關懷,並投進時間做對義工,通過她家住的地區組織而認識了全國捐贈器官組織LiveOnNY,每每他們有工作坊、街坊節、座談會,吳筱玲都不缺席,積極向人宣傳捐贈器官的知識及對等待器官病者的意義,由於她有個人經歷,從她口中游說的故事顯得有力,感染了她身邊大部份朋友都簽下了成為器官捐贈者。
吳筱玲的個人電郵全是勸籲人捐贈器官的網址,她又把自己的個人故事寫成一本500多頁叫「換腎者的自白書」(Confessions of a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將自己換腎經過及內心感受與世人分享,因為自己的經歷,她成了呼籲器官捐贈的傳教義士。

LiveOnNY辦公室牆上掛了不少器官捐贈者的家人留言,把它縫製在一起成為拼貼布藝,每個故事都很感人。

LiveOnNY兩位華裔員工,社工馮愉音及外展員邱尚智在LiveOnNY標誌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