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最強选手”宣布参选 川普拜登“终极对決”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19-04-26 07:07:39 ]

原標題:“最強選手”拜登參選,會否與川普“終極對決”?

  “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我們的民主……美國立國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危機之中。這就是我宣佈參選美國總統的原因”。當地時間4月25日清晨,美國前副總統喬·拜登在社交媒體上推送了一條長度爲三分半的短片,並正式成爲投入民主黨2020年總統初選混戰的第21人。

  民調領先於川普

  拜登的最終參與,意味着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民主黨人選已再無更大懸念。

  在過去數月來的多個民調中,這位76歲的前副總統不但持續領跑民主黨黨內競爭,而且在幾乎所有民調中都完勝在任總統川普,可謂是當今民主黨內的“最強棒”。

  最新民調顯示,拜登以42%:34%的優勢領先於川普,甚至在女性、中青年等關鍵羣體中,拜登也保持了明顯優勢。但必須看到的是,這份民調也顯示,仍有19%的受訪者表示無法抉擇,這也說明了其優勢並不穩固。

  關於拜登在黨內外的民意優勢,或將在未來數週內面臨真正的檢驗。一般認爲,面對20位參與者,民主黨黨內民調陷入了失焦狀態。普通選民很難在如此多的參選人中準確、理性地做出比較。所以,依據這些民意做出的調查結果不是支持度,而是認知度。於是,兩次參選總統、做了八年副總統的拜登自然領先。

  相比而言,在兩黨對決的總統選民民調中,民衆更多傾向於拜登而非川普,或許只是在變相表達着對川普的不滿,以及對奧巴馬時代的念念不忘。

  如果這些解釋成立的話,拜登的參選提醒人們,2020年大選週期已正式開啓,而時隔12年再次以總統候選人的標準要求拜登時,不知道民衆是否會改變看法。

  拜登競選路非一馬平川

  拜登的競選前路並非一馬平川,甚至連黨內初選提名也並非其“囊中之物”。2008年,即他上一次參選總統時,奧巴馬的橫空出世改變了民主黨對政治候選人的審美標準。雖然最爲飲恨的是希拉里,但相比當年奧巴馬挑戰現狀的“改變”以及反建制派定位,拜登的確風光不再。

  現如今,在桑德斯以更濃墨重彩的反建制派風潮席捲了民主黨之後,在民主黨非傳統政治新人林立的當下,如何來迎合乃至駕馭民主黨的新風向,一定是上世紀70年代就步入政壇的拜登面對的最大難題。

  事實上,自20世紀70年代初選制普及以來,15人以上參與的三次初選(即1972年和1976年民主黨以及2016年共和黨),都產生了與本黨主流建制派格格不入的非主流人選。

  而在如今社交媒體逐漸主宰政治動員的情況下,很難想象拜登要如何去團結那些37歲同性戀市長彼得·布特朱吉的支持者,或者如何從非洲和印度混血族裔的國會參議員卡馬拉·哈里斯那裏奪回非洲裔選民。

  換言之,身爲白人的拜登要最終獲得黨內提名,就必須將這樣一個充斥着“身份政治”乃至逐步部落化的民主黨拼圖重新拼到一起。

  拜登面臨的挑戰不小

  在追趕民主黨快速碎片化腳步的同時,拜登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隱憂。

  50年的從政經歷是經驗的“里程碑”,但有時也是功過的“記賬本”。經歷了9位總統的拜登參與過太多政治決策,他本人簡直就是華盛頓政治的一部分,其中可以挖掘,甚至舊事重提的攻擊之處未必很少。

  除了這些不可避免但足以構成負面動員的“欲加之罪”外,作爲資深政治人物的拜登也時不時地表現出一些不太容易被理解的“小節問題”。

  比如,拜登1978年的第一次參選總統之旅,就因被曝出演講稿抄襲而戛然而止;他的多次口無遮攔的“大嘴”段子也常成爲媒體焦點;而就在最近,拜登在公開場合與女性互動動作過於親密的過往也被反覆炒作,險些引起一番聲討的浪潮。

  面對一個經常成爲媒體抨擊焦點的總統,一個時常引發爭議話題的民主黨對手,或許更具戲劇性,但其挑戰性也必然被衝抵。

  在世人矚目的政治光環背後,拜登的人生卻跌宕起伏:壯年喪妻失子,老年時又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些無常也令人唏噓。在最近出版的自傳《答應我,爸爸》結尾中,拜登自問“我將如何度過餘生”,他寫下的目標是“希望儘可能多的時間與家人度過”,但隨後又說“希望幫助這個國家和世界變得更好”。

  或許那時的拜登早就知道自己將再次出發,但出發的終點又將是哪裏呢?面對政治極化的困頓、社會要素的對峙與撕裂、自由國際秩序的崩塌……經驗滿滿的拜登,又該如何面對重重挑戰?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Bookmark and Share
|
關閉

上一篇:「中国范儿」登陆中央車站 时装品牌惊艳亮相
下一篇:注意!纽约驾照如果没“星” 明年不可登机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