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氣候冷暖,您是否看過一些拾荒老人,他們街道上的垃圾桶裡努力地翻找空瓶子。他們付出勞力和時間,一個瓶子賺取微薄的五分錢,這些行為間接幫忙資源回收利用,也引發注意到此行為的民眾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長者在街頭拾荒?我們能做些什麼?但另一方面,也有華裔民眾認為,他們是真的生活艱辛,還是另有原因?
7日下午,法拉盛圖書館播放華人導演陳藝唯的紀錄片作品「五分錢瓶子:看見隱身底層的艱苦人」(Five Cents A Can:Making Visible The Invisibles)。八分鐘的短片中講述一位90歲老婦在曼哈頓華埠撿拾空瓶的生活,除探討社會議題,也希望讓更多人暸解社會底層民眾的艱苦。
紀錄片中訪問以拾荒老人為題的畫家黃思茵(Si Yan Wong),她近年來觀察和接觸拾荒老人的生活,與他們打招呼,看她們打開一個個垃圾桶翻找空瓶子,體會她們的艱辛。她表示從四五年前開始注意到這些拾荒者,紀錄片中的老婦拾荒超過20年,不諳英語,無法做其它工作維生,只能撿拾瓶罐貼補家用。

黃思茵和導演陳藝唯合作拍的紀錄片讓觀看的民眾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幫助他們?這些人需要民眾一起去關注和改善。不過,也有人反饋,因為東西方文化不同,需要謹慎地去幫助這些人。有些耆老不是生活困苦,而是退休後的無聊和寂寞。
陳藝唯表示,30多年前,一個空瓶只能兌換到五分錢,然而現在仍只能兌換到五分錢,以現在的物價來看,真正以拾荒為業的老人生活非常艱辛。
黃思茵未來將出售以拾荒老人為題的畫作,將所得金額成立基金,幫助生活困頓的拾荒老人。她的畫展也將於11月10日至12月1日,在包厘街78號地庫的紐約藝術中心(New York Art Center)展覽,希望讓更多的善心人士關注到他們。她的畫作可在網上觀看: https://www.siyanw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