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紐約市長大選,皇后區法拉盛、曼哈頓華埠、南布碌崙(布魯克林)三大華人社區投票人潮顯著,雖仍不及總統大選,但作為地方選舉已是相當踴躍,法拉盛各候選人均有支持者,華埠則顯世代差異,南布碌崙曾更支持保守理念。

法拉盛多處投票站在當日上午人潮不斷,第20與第214小學,亞裔選民皆踴躍投票。華語翻譯人員及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投票作為地方選舉已是相當熱絡,不少選民特別關心市長選情及民生議題。
第20小學投票站截至上午11時30分,已有約480名選民投票,至少一半為亞裔。四名中文口譯員駐守現場,截至中午前約服務85位華人選民。他們表示許多選民對提案不太關心,也看不太懂」,但「都在問市長怎麼選」。
第214小學投票站至上午10時30分前就已有約400人投票。據現場觀察,選民以亞裔為主,包括韓裔與華裔居民,多為多年參與投票的老選民。然而在法拉盛地區進行問卷調查的訪員李歡潔說,不少華人對投票日期和政策仍感陌生,「很多人3日想去提前投票,才發現投票站已關門。」



不少華裔長者對候選人展現不同立場。29歲的亞裔自由顧問Steven表示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各候選人的政見,並最終選擇投票曼達尼,因為在租金管制等議題上他提出了具體方案,能真正幫助市民。林先生也表示支持曼達尼,「他講的都是民生、住房、教育,這些才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最在乎的」。對於外界批評進步派開「空頭支票」,林先生回應:「講是一回事,能不能辦實事要看上台後的行動。我選其他人他也可能是空頭支票。」
來美45年的台灣人陳先生作為「長期共和黨人」,則選擇投給了葛謨。他說:「我不喜歡社會主義那一套,政府應該小一點、稅不要太高。不過我投票看人不看黨,誰能辦事就支持誰。」


面對傳統與進步的選擇,不同世代的華人選民體現出較為明晰的分野。
在麥地臣社區中心投票站,截至當日早11時30分,該投票站共計入選票358張,翻譯人員透露,所有華人選民已經有堅定的投票人選,而支持曼達尼的達八成。
唐人街住客協會(CAAAV)成員、59歲的鄭寶財帶著音響設備在該選票站前一展歌喉,希望能借助唱歌吸引更多選民,「擴大影響力,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把曼達尼推出來」,他自24年前來到美國便一直住在東百老匯社區,表示這裡曾是福州人的「第二故鄉」,卻因房租上漲、居住空間不夠而流失大量居民,「我不想讓下一代也因為房租背上那麼大的壓力」。


一位從小在華埠長大的女性華人選民表示,自己投票給曼達尼的原因是他更能與工薪階層共情。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華人女性表示,自己投給曼達尼的原因是「不想投給變態,也不想投給沒有執政經驗的共和黨」。
當日在該投票站,為葛謨拉票的一名中年志願者還與為曼達尼拉票的年輕志願者發生爭論,葛謨志願者試圖勸導對方,說「不要被『免費』的主張愚弄了,你的免費都是我納的稅。」曼達尼方志願者則禮貌地回應「我並沒有被愚弄」,然後退後一步不再繼續爭吵。
下午4時,位於曼哈頓華埠的另一投票站孔子大廈則共收到494張合格選票。站內中文翻譯員說,其中有近300名選民接受了翻譯服務,多數為華裔長者。
根據翻譯員的記憶,當日需要翻譯的華裔選民大多選擇了葛謨,少部分投給曼達尼,還有個別人選擇共和黨候選人史里華(Curtis Sliwa)。


布碌崙(布魯克林)華社選民也在當日踴躍投票,而過去曾在該選區遇到的未註冊選民撲空情況,本次已有顯著改善。
據現場的翻譯人員與協調員指出,在班森賀選區,僅出現民眾不知道即使候選人註冊兩個黨派,也只能投下一票的狀況。而位於8大道周邊的投票站協調員則表示,若未來投票站配有福州話翻譯,相信將有助於更好地服務選民。
位於班森賀的新越卓高中(New Utrecht),於下午1時30分約累積405位選民投票。然而,由於鐵門口只有三角錐阻擋,在大風吹拂下門頻遭關閉,導致數位民眾因此吃閉門羹。而8大道旁的69小學在下午3時之前共有87位民眾投票,八成皆為華人。
當日共和黨籍的州參議員陳學理(Steve Chan)也來到新越卓高中的投票站,他指出,清晨6時左右,便有約10位選民向其通報該站未準時開門,導致投票延誤。協調員調閱資料後指出該站在6時準時開門,並在上午6時3分迎來首位選民,過程中亦未有任何選民對無法入場表示不滿。
陳學理對此表示,今日不僅布碌崙接獲類似通報,紐澤西的投票站更收到炸彈威脅,他認為此事恐為民主黨為阻止選民投票的手段,將威脅到大眾基本權利。
在新越卓投票的袁女士表示,由於共和黨的參選人史里華(Curtis Sliwa)與民主黨籍的市議員莊文怡(Susan Zhuang)對遊民所一事明確表態反對,她最終選擇投票給二位。


吳先生表示,他之所以投給葛謨,是因為無法認同曼達尼的免費公車以及租金凍漲政策。他指出,此種福利政策不僅財源不明,更可能影響小房東權益,應該降低地稅才能確保公平性。
退休警探Pak雖不願透露自己的投票意向,但他明顯感覺紐約市治安低落,也因其過往工作經歷,城市安全為他的首要考量。居住紐約10多年的伍小姐也對此有同感,她觀察疫情之後治安越來越差,安全性是她投給史里華的原因之一。
不過,去年首次投票時她雖投給川普總統,但她沒想到物價與關稅的夾擊竟導致基層人民生活更加困難,讓她無奈道「有點後悔」。不過她仍解釋,自己「對人不對黨」,史里華的共和黨籍並未勸退她,其反對遊民所的態度才是她支持的主因。


4日紐約市長大選,皇后區法拉盛、曼哈頓華埠、南布碌崙(布魯克林)三大華人社區投票人潮顯著,雖仍不及總統大選,但作為地方選舉已是相當踴躍,法拉盛各候選人均有支持者,華埠則顯世代差異,南布碌崙曾更支持保守理念。

法拉盛多處投票站在當日上午人潮不斷,第20與第214小學,亞裔選民皆踴躍投票。華語翻譯人員及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投票作為地方選舉已是相當熱絡,不少選民特別關心市長選情及民生議題。
第20小學投票站截至上午11時30分,已有約480名選民投票,至少一半為亞裔。四名中文口譯員駐守現場,截至中午前約服務85位華人選民。他們表示許多選民對提案不太關心,也看不太懂」,但「都在問市長怎麼選」。
第214小學投票站至上午10時30分前就已有約400人投票。據現場觀察,選民以亞裔為主,包括韓裔與華裔居民,多為多年參與投票的老選民。然而在法拉盛地區進行問卷調查的訪員李歡潔說,不少華人對投票日期和政策仍感陌生,「很多人3日想去提前投票,才發現投票站已關門。」



不少華裔長者對候選人展現不同立場。29歲的亞裔自由顧問Steven表示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各候選人的政見,並最終選擇投票曼達尼,因為在租金管制等議題上他提出了具體方案,能真正幫助市民。林先生也表示支持曼達尼,「他講的都是民生、住房、教育,這些才是我們這些老百姓最在乎的」。對於外界批評進步派開「空頭支票」,林先生回應:「講是一回事,能不能辦實事要看上台後的行動。我選其他人他也可能是空頭支票。」
來美45年的台灣人陳先生作為「長期共和黨人」,則選擇投給了葛謨。他說:「我不喜歡社會主義那一套,政府應該小一點、稅不要太高。不過我投票看人不看黨,誰能辦事就支持誰。」


面對傳統與進步的選擇,不同世代的華人選民體現出較為明晰的分野。
在麥地臣社區中心投票站,截至當日早11時30分,該投票站共計入選票358張,翻譯人員透露,所有華人選民已經有堅定的投票人選,而支持曼達尼的達八成。
唐人街住客協會(CAAAV)成員、59歲的鄭寶財帶著音響設備在該選票站前一展歌喉,希望能借助唱歌吸引更多選民,「擴大影響力,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把曼達尼推出來」,他自24年前來到美國便一直住在東百老匯社區,表示這裡曾是福州人的「第二故鄉」,卻因房租上漲、居住空間不夠而流失大量居民,「我不想讓下一代也因為房租背上那麼大的壓力」。


一位從小在華埠長大的女性華人選民表示,自己投票給曼達尼的原因是他更能與工薪階層共情。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華人女性表示,自己投給曼達尼的原因是「不想投給變態,也不想投給沒有執政經驗的共和黨」。
當日在該投票站,為葛謨拉票的一名中年志願者還與為曼達尼拉票的年輕志願者發生爭論,葛謨志願者試圖勸導對方,說「不要被『免費』的主張愚弄了,你的免費都是我納的稅。」曼達尼方志願者則禮貌地回應「我並沒有被愚弄」,然後退後一步不再繼續爭吵。
下午4時,位於曼哈頓華埠的另一投票站孔子大廈則共收到494張合格選票。站內中文翻譯員說,其中有近300名選民接受了翻譯服務,多數為華裔長者。
根據翻譯員的記憶,當日需要翻譯的華裔選民大多選擇了葛謨,少部分投給曼達尼,還有個別人選擇共和黨候選人史里華(Curtis Sliwa)。


布碌崙(布魯克林)華社選民也在當日踴躍投票,而過去曾在該選區遇到的未註冊選民撲空情況,本次已有顯著改善。
據現場的翻譯人員與協調員指出,在班森賀選區,僅出現民眾不知道即使候選人註冊兩個黨派,也只能投下一票的狀況。而位於8大道周邊的投票站協調員則表示,若未來投票站配有福州話翻譯,相信將有助於更好地服務選民。
位於班森賀的新越卓高中(New Utrecht),於下午1時30分約累積405位選民投票。然而,由於鐵門口只有三角錐阻擋,在大風吹拂下門頻遭關閉,導致數位民眾因此吃閉門羹。而8大道旁的69小學在下午3時之前共有87位民眾投票,八成皆為華人。
當日共和黨籍的州參議員陳學理(Steve Chan)也來到新越卓高中的投票站,他指出,清晨6時左右,便有約10位選民向其通報該站未準時開門,導致投票延誤。協調員調閱資料後指出該站在6時準時開門,並在上午6時3分迎來首位選民,過程中亦未有任何選民對無法入場表示不滿。
陳學理對此表示,今日不僅布碌崙接獲類似通報,紐澤西的投票站更收到炸彈威脅,他認為此事恐為民主黨為阻止選民投票的手段,將威脅到大眾基本權利。
在新越卓投票的袁女士表示,由於共和黨的參選人史里華(Curtis Sliwa)與民主黨籍的市議員莊文怡(Susan Zhuang)對遊民所一事明確表態反對,她最終選擇投票給二位。


吳先生表示,他之所以投給葛謨,是因為無法認同曼達尼的免費公車以及租金凍漲政策。他指出,此種福利政策不僅財源不明,更可能影響小房東權益,應該降低地稅才能確保公平性。
退休警探Pak雖不願透露自己的投票意向,但他明顯感覺紐約市治安低落,也因其過往工作經歷,城市安全為他的首要考量。居住紐約10多年的伍小姐也對此有同感,她觀察疫情之後治安越來越差,安全性是她投給史里華的原因之一。
不過,去年首次投票時她雖投給川普總統,但她沒想到物價與關稅的夾擊竟導致基層人民生活更加困難,讓她無奈道「有點後悔」。不過她仍解釋,自己「對人不對黨」,史里華的共和黨籍並未勸退她,其反對遊民所的態度才是她支持的主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