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光章、紐約州眾議員金兌錫,以及僑團領袖、僑務榮譽職人員、來自大紐約地區的僑胞等約150人出席了典禮,對僑教中心煥發新顏、功能提升表示熱烈祝賀。
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介紹,僑教中心經過9個月的時間完成裝修,新的場地讓大紐約區的僑胞具有舒適、功能性強、具有現代感的空間,今後歡迎僑胞——無論年齡都能來充分享受它給大家帶來的相聚的機會。她特別感謝僑胞們的大力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僑教中心在預算有限、疫情期間物料成本高漲的情況下,有賴僑胞的慷慨相助,終於在這個感恩的季節以嶄新的面貌歡迎大家。


僑教中心內處處體現臺灣元素,進門後迎面而來是一幕巨大的書牆,「臺灣」兩個大字呈現臺灣島的形狀;三太子的塑像坐立;中華民國國旗懸掛;牆上豎著彩色條幅——臺灣好聲、臺灣好美、臺灣好客、臺灣好食。
徐佳青說,裝修後的僑教中心,在設計上空間極大化,原來的間隔打通了,這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做最多元的運用,並將部分具有臺灣特色的建築的特點,融入到裝修中去,「屋頂是典型的閩南建築屋頂,有騎樓的特色,騎樓可遮風擋雨。」她還介紹,不同的角落還具有不同的功能,適合不同年齡層的使用,「這裡是所有僑胞的家,讓大家可以更喜歡來到這個地方,無論是舉辦會議、活動、辦桌,大家在這裡連結。」

經文處處長李光章表示,新的僑教中心是僑胞的愛心堆疊起來的,僑教中心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連結」,這裡把大家連結在一起,也希望年輕人、臺美的第二代、第三代多使用僑教中心,展現紐約僑界生生不息的活力。
僑教中心主任陳永豐介紹,為慶祝僑教中心整繕一新,除了舉辦當晚的剪綵和感恩餐會之外,還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從這些活動可看到僑教中心的場地是多功能的,可辦桌(餐會)、舉辦文化娛樂活動和展覽等等;這裡不僅是僑胞的家,也是一個社區文化活動的中心。
慶祝系列活動還包括:11月11日(週六)將舉辦「臺灣新世代園遊會」,有扯鈴、歌曲、音樂欣賞、兒童繪本、感恩節手工藝、大紐約客家會新式紅豆擂茶體驗等攤位,以及臺灣茶/咖啡體驗課程、青少年文化大使等多項文化展示;11月18日至19日,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半將舉辦「擬古佈新 施卿柔書畫展」。
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成立於1986年,隸屬于中華民國僑委會,2007年購得現址,2008年8月在現址對外開放。地址:紐約法拉盛41路133-32號(133-32 41st Road Flu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