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共和黨的參選人數有所增加,顯示出其對紐約市政治的積極性。對選舉有研究的統計專家何德鄰說,今年的選舉中共有37位共和黨候選人參選,其中6位是現任議員,31位是新人。這意味著只有14位民主黨議員沒有面臨對手,其餘73%的民主黨議員都受到了挑戰。
何德鄰指出,以前共和黨甚至無法招募足夠的候選人參加選舉,但現在共和黨候選人的數量大幅增加,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變化。儘管大多數共和黨候選人並未成功當選,但這次選舉為他們提供了了解自己實力和弱點的機會。
其次,共和黨在布朗士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打破了五十多年沒有贏得該區議席的記錄。共和黨候選人馬莫拉托(Kristy Marmorato)週二晚以52.46%的得票率擊敗了現任民主黨議員維樂貴茲(Marjorie Velazquez),這是選票點算98.3%的結果。
何德鄰說,這一區在兩年前的選舉中,民主黨人維樂貴茲僅以56%的得票率勝出,他就設想共和黨有可能在該區「翻紅」,但沒想到這麼快。他認為皇后區的共和黨市議員帕拉迪諾(Vickie Paladino)在前兩年的勝選對此也產生了影響,形成了一種「推波助瀾」的效應,對馬莫拉托的競選也帶來了積極影響。
再次,華人在選舉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多位華人候選人參選,也產生了亞裔為主的新選區。在涉及到華人的六個選區中,第43選區出現了布碌崙首位華人市議員莊文怡;第47選區則由民主黨現任市議員紀思庭(Justin Brannan)以58.17%的得票率擊敗了共和黨的李凱健(Ari Kagan)。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李凱健在灣脊區(Bay Ridge)以外的大多數地區都獲得了支持,但灣脊區選民的投票率要高得多,紀思庭在那裡以及康尼島中部獲得了最強的支持。何德鄰分析認為,中東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戰爭影響了灣脊「小巴勒斯坦」社區阿拉伯人的投票意願,「以色列政府(間接和反方向)成為他的助選人」。
亞裔選民占了第47選區五分之一的人口,近年來有些人傾向於支持共和黨。從11月7日的投票數據可以看出,該區戴克高地華人聚集的選區,大都投了共和黨人李凱健的票。
何德鄰指出,在華人人口密集的投票站中,如果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得票率接近,那麼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些地區都將成為未來兩黨角逐的關鍵地帶,是有最多利益傾斜的地方。
11月7日的票選結果反映了什麼?何德鄰說,共和黨雖然未達到預期的增長,但保持了現有的基礎(維持6個席位的水平)。他認為,共和黨在2021年和2022年選舉中的成功增長主要是由於新冠疫情後社會問題的出現,共和黨成功抓住了社會治安等問題,贏得了一些南布碌崙選民的支持。
然而,他指出,共和黨的這一基礎現在已經定型,如果未來要改變兩黨的比例,共和黨需要更多努力和優秀候選人的支持。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共和黨沒有實現「紅潮」的目標,但也展現了一定的競爭力和活力。而民主黨則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壓力。
他說,此次市議會選舉反映了紐約市各地區的政治環境和民意變化,並為明年大選可能出現的變數和挑戰提供了線索.
今年普選特點:投票率低 市議員多成功連任 有個別亮點
根據紐約州選舉局不完全統計,在紐約市510萬登記選民中,只有約55萬人參加了投票,這包括選舉站以及郵寄投票等全部掃描過的選票。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只有11%的人參加了今年的普選投票。
這就意味著,有些市議員只憑幾千票,甚至最少的不到3000張選票就連任成功了。
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市議會中絕大多數的現任市議員都成功地贏得了連任。最有看點的除了布碌崙新第43選區中華裔民主黨參選人莊文怡(Susan Zhuang)獲得勝利,以及第47選區的紀思庭(Justin Brannan)擊敗對手外,最令人矚目的要屬布朗士第13選區的共和黨候選人馬莫拉托(Kristy Marmorato)了。
在11月8日第13選區的選票計算到98.33%的時候,馬莫拉托以52.46%的得票率戰勝了現任民主黨市議員維樂貴茲(Marjorie Velazquez),為共和黨贏得一個席位。據稱這是50年來第一位來自布朗士區的共和黨市議員,所以這可以說是今年紐約市普選的最大冷門。
此外,一位在1989年「中央公園五人案」(Central Park Five)中被錯誤監禁的活動人士兼作家薩拉姆(Yusef Salaam)以11,179的高票無對手地當選曼哈頓哈林第9選區的市議員。

但是多年以後,根據DNA技術以及凶手自己的供認,上述案件與一個系列強姦殺人犯有關。2002年,「中央公園五人案」的定罪被撤銷,薩拉姆等人從市政府獲得了總計4,100萬美元的和解金。
「我是在巨大的危機時刻來到市政廳的。」薩拉姆在電視上說。「我對社區的承諾是:你們將永遠看到我,可以和我交談,找到我——因為我來自於這些街區。當其他人都不在的時候,社區就在我身邊,現在回報社區是我一生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