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自以色列、哈瑪斯開戰以來,3日第三度到以色列,目的是傳達總統拜登的訊息,希望說服以色列出於人道主義而暫時停戰,並讓救援物資進入加薩,但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已斷然拒絕。
布林肯於當地時間3日上午與新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盧傑克(Jack Lew)一起扺達特拉維夫,重申美國支持以色列打擊哈瑪斯行動的立場,更重要的是隨著加薩人道主義危機加劇,向以色列施壓暫時停止攻擊。
在與內唐亞胡會談後,布林肯重申有需要暫時停戰,增加救援物資運送到加薩,並協助遭哈瑪斯扣押的人質獲釋。
儘管布林肯使用拜登的用詞,不是用「ceasefire」(停火),而是「pause」(暫停)這個字眼,希望能說服以色列,但內唐亞胡拒絕了美國的施壓,堅持除非人質獲釋,否則以色列將「全力推進」,不會暫時停戰。
美方官員強調並非尋求停火,而是在加薩指定地區短暫停戰,以便運送援助物資及展開其他人道活動保護巴勒斯坦平民,之後以色列可以恢復行動;但內唐亞胡拒絕公開討論這個想法,而是一再排除停火的可能性。
白宮稍早已表明,美國基於人道而推動的任何暫時停戰都是臨時性的局部措施,因此拒絕阿拉伯及其他國家要求全面停火的呼籲。
然而從目前以色列攻擊加薩一波高於一波的情況來看,除難民營外,也開始襲擊醫院救護車,布林肯此次斡旋極可能無功而返。
布林肯與內唐亞胡會談後,再與以方的戰時內閣展開更廣泛的討論,又會見了總統赫爾佐格(Isaac Herzog),在旋風式之行後,當天晚上轉飛約旦首都安曼。
布希政府時期的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庫爾澤(Daniel C. Kurtzer)向紐約時報表示,對於目前以色列殺紅了眼,國際社會對以色列製造人道主義危機的譴責聲愈來愈強烈,拜登政府也肯定意識到國內民眾對以色列的同情正在轉向譴責,輿論壓力甚至可能影響拜登明年大選的連任選情。
庫爾澤說,川普時期的政策明顯偏袒以色列,拜登就任總統時面對的中東地區是個「爛攤子」,但他冷處理中東的手法,造成現在如何支持以色列、平衡中東局勢更加複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