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亞當斯昨(21日)公布一套方案,計劃以土地用途重劃的方式增建房屋,改變紐約住房緊張的狀況。這些措施包括允許新建住宅樓不附帶停車位、一到二家庭住宅可以用在後院搭建小屋或改建車庫的方法再增加出一個800平方尺的單元等。市府方面稱該方案將在15年裡為紐約增加10萬套住宅單元。
紐約人口不斷增加,單新住房建設速度已經減緩。1960年代紐約平均每年批准近3.7萬套新住宅,現在每年只有2萬套。房租也因住房緊張大漲,月租金低於1500美元的單元中只有不到1%在市面上出租。市府提出的這套「住房機會之城」計劃有望在未來15年內增加10萬套住宅,創加近26萬個臨時就業機會和6300個永久就業機會,並在未來30年內為紐約的經濟帶來582億美元的收益。
目前紐約的法律要求新建住宅必須附帶固定數量的停車位,推高了建築成本,減少了住宅開發。新計劃將取消這一規定,不會禁止新開發建築設置停車位,但允許開發商可以根據市場和潛在居民的需求自行決定。
擴大「全面負擔能力優先政策」(AIRS),允許可負擔老人公寓比其他類型的住房面積多出20%。同時,將允許開發商提供更多小型單人間,減少成年人與室友合租的需要,並允許公寓中建更多共享廚房或浴室設施,鼓勵群租社群。方案也將允許在商業空間的地面樓層上建造兩到四層的住宅,以鼓勵混合用途社區。方案將允許在一到兩家庭房屋為主的地區靠近交通站點的地面建造三到五層的公寓樓,使它們可以與現有社區融合。這些小型多戶住宅目前佔到一到兩家庭住宅區域住房的五分之一以上,但近幾十年來已被禁止。
方案將允許在一到兩家庭住宅物業上增加多達800平方英尺的附加住房,比如後院小屋、車庫改建和地下室,為多代家庭、家庭護理人員提供居住空間。方案著眼將空置商業空間轉化為住宅,修改目前只有1990年前建造的寫字樓才能改成住宅樓的規定,允許更多此類改建。方案也計劃利用大型校園未充分使用的空間,簡化對校園新建筑的批准。
下周,市規劃局將發布「住房機會之城」的草案以及環境審查流程所需文件,並舉辦線上公共信息會,向市民介紹詳情。民眾可在之後舉行的環境審查聽證會上提出意見。方案預計將在明年春季開始正式的公共審查程序。在全市五區區長、區委會和社區委員會審閱后,明年秋季由市規劃委員會和市議會投票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