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5日發布的一項最新分析稱,自2017年以來,違法者拖欠紐約市府高達21億元罰單,當中涉及泊車、交通、安全法規和財產相關等違規行為。但獨立預算辦公室(IBO)表示,市府實際被拖欠金額不只於此,因為研究未包括地方所得稅和銷售稅,以及食水和污水的未付賬單。
據《紐約郵報》報道,最新報告中的21億元欠款包括超過10億元的違泊及衝紅燈罰款、超過1億5000萬元的拖欠財產稅和維修賬單,以及其他市機構發出的約9億4000萬元涉及安全和清潔違規行為的傳票。
該研究並沒有估計,如果市府更積極執法將可以收回多少。女市議員高步邁(Gale Brewer)表示,「這讓公眾感到沮喪,市府並未妥善收回應繳款項,我們必須有所改善。」
近年來,隨著市府增加紅燈、超速和巴士車道攝影機的數量,並延長了這些自動執法工具運行時間,令違泊及其他交通罰款金額猛增。市府於2017年報告了7000萬元未付泊車和其他交通罰款,但債務數字於2020年飆升至1億1900萬元、2021年激增至2億7600萬元、2022年則激增至3億6700萬元。
報告稱,於2020年之前發出的罰款,大約有10%仍未支付;而從2020年到2022年間,未繳罰款的比例更因違規行為而增加。
物業方面,IBO與住房保護和發展局及財務局一起檢查未付賬單。
住房保護和發展局被拖欠款項主要來自未支付緊急維修費用,而財務局則涉及未繳物業稅,後者於2017年和2018年總額不到600萬元,隨後於2019年躍升至近2500萬元;2020年減少至1100萬元,但隨著疫情消退,2021年和2022年激增至5000萬元以上。
IBO還研究了市行政審理及聽證辦公室(OATH)的拖欠賬單,當中涉及超過20個市機構,包括衛生、建築、衛生、環境、消防和警察部門發出的公共安全和生活質量違規,常見的包括骯髒或阻塞人行道、垃圾桶存放不當、回收違規和建築安全法規違規等。
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22年,市行政審理及聽證辦公室未收罰款總額為9億3900萬元,其中2/3以上或6億2700萬元來自於樓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