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佳議員對眾人說,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因身分信息被盜損失錢財,他很難過,也更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下一步他將從這些提交的案例中找出共通點(犯罪模式),然後與警方、銀行等相關部門協商,找出針對問題的應對方案後,他會再召開記者會,更進一步就是看立法上能怎麼樣解決。
案例一:車被鎖後 才知身分被盜
從現場登記的情況看,身分盜竊歹徒的作案手法五花八門,有些人的帳戶多次被竊,但追討困難。
八大道居民Alella說,今年年初她的車被交通局鎖了,上網去查車的罰單,發現「名下還有一輛車」。這才知道有人冒用她的身分資訊,開車到處違規。
「這輛車不老實,到處惹事,如果他沒有違法,我都發現不了名下有這輛車。」她說,對方厲害的地方,是這輛車開的罰單寄到對方的地址,「所以我什麼都收不到。完全像電視劇裡發生的事,莫名其妙。」
不止如此,Alella去查三大信用公司,發現對方用她的名義貸款10萬美元買了一輛寶馬,還申請了一張TD銀行的信用卡,用的都是她的ID身分信息。
身分被盜嚴重影響了Alella的生活。她說,正常生活被搞得亂七八糟,她花費了很多時間處理此事,從報警到現在一個多月,最近才等到警察的報告,再到紐約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填寫表格投訴,感覺「效率太慢」。
Alella說,她現在凍結了銀行帳戶,但心裡仍然不安,擔心「萬一再被騙怎麼辦?銀行帳戶鎖了,別人盜不了,可是他如果再申請一個我沒有申請的卡怎麼辦?難道我要一天到晚去查信用公司的報告?信息洩露了,ID怎麼換?怎麼樣才能給你的信息加一個鎖?」「以前小偷到家裡偷東西,現在是信息時代,小偷偷信息,沒個保障。」
案例二:銀行帳戶密碼被人重置
布碌崙男子吳先生說,他上週五(2月3日)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無法登錄,用戶名、密碼和email都被人重置了。最後他用銀行卡到ATM機上,查到最近10筆交易,從1月25日開始,帳戶一週內被人提款逾3.5萬美元。
吳先生與銀行溝通後,發現盜賊還到銀行窗口提款。吳先生向記者出示對方在曼哈頓大通銀行的提款單說,該提款單名字是他的,但簽名不是他的字體。
吳先生說,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如何洩露的。但他今年1月12日申請駕照到現在沒收到。他說已經在紐約市警局66分局報案,正在等警方的報告。
案例三:手機號被人接管 銀行存款被提近兩萬
方女士說,去年8月17日她收到銀行短信,得知有一筆九千多美元的提款,連忙打電話問老公。因為夫妻兩人是聯合帳戶,她想問老公無緣無故為何突然提一大筆錢。
這時怪事發生,她打不通老公電話。方女士說,當時她腦子一片混亂,等到接近下班時間,趕往銀行,銀行也收工了,只有回家讓兒子打銀行電話凍結帳戶,這時候她的存款帳戶又被提走九千多元,合計損失近兩萬元。
其間方先生的電話一直斷網。到第二天,方先生去問電話公司,才知他的「電話號被人拿走」。情況類似本報6日在「手機盜號猖獗 一華人險失銀行存款」一文所報導的「更換SIM卡」(SIM swapping)詐騙:騙子無需拿到你的手機,就可以接管你的手機號碼,拿走手機裡綁定的一切信息。
方女士說,騙子去銀行窗口提款,從簽名可以看出來有些不同,但銀行仍然讓對方提走了錢。她向銀行理賠至今無果。
方女士說,銀行說她的資料不充分,質疑為何別人有她的銀行信息,「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我就感覺很無助」,方女士說。
案例四:帳戶凍結後 騙子再用個資開新戶
陳小姐說,她的手機在1月13日晚上沒了信號,當時她以為是手機公司出故障。第二天上班,忙忙碌碌也未注意,直到下午聽同事說有手機「更換SIM卡」詐騙,才急忙去警局報案,請銀行凍結帳戶。這時,騙子已經從她的帳戶提款七千元,開了一萬三千元本票,還轉走三千多元。
但事情還沒完。陳小姐說,騙子竟然在1月17日打電話到銀行開了一個新的銀行帳戶,並冒充她本人(騙子有她的工卡號),將她銀行的餘款轉過去,還在網上申請一個手機端應用軟件(APP),以及申請駕照,用她的頭像申請假的抖音帳戶,都被陳小姐收到或者察覺。
陳小姐說,銀行已受理她的申請,還未知能否拿回損失的錢。
案例五:兩次被銀行追討信用卡欠款
陳先生說,他於去年6月份收到第一資本(Capital One)銀行的電話,稱他欠下信用卡的債務遲遲未還清,發卡行向他追討卡債。陳先生表示自己從未申請該信用卡,也未收到任何信息,對方就要求核對他的個人資料。
陳先生說,他懷疑這是釣他個人信息的電話,於是只提供了家庭地址。致電方對照手上個人資料,地址不符,於是承諾會撤掉案件。就這樣,第一個案子解決了。
不想去年7月中旬,陳先生又收到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電話,稱他欠信用卡錢未還。陳先生照舊回答不是他開的信用卡,別人用假地址開的信用卡,所以他沒有收過任何東西,他不知道,請對方調查清楚,之後他就沒有收到任何信息。
今年過年時,陳先生發現信用分數突然低了180分,便讓女兒去問原因,得知是信用卡債沒有還,便主動致電對方澄清,將工卡出生年月和地址一一告知,致電方聲稱會調查,陳先生以為事情解決了,沒想到上週三收到要他上庭的信函。
陳先生說,週一他又收到PayPal的信息,聲稱他有三筆消費,於是又打電話去查,「也不知道是否釣魚套取個人信息。太多這些事情,不知如何解決。」
陳先生說,他曾去社會安全局詢問,他已經被人盜竊個人信息「黑底了」,有無可能在他的社安號旁加一備註,有事情通知他本人,以便他有所防範,「但社安局說該系統沒辦法做到,要事情發生之後政府才能做事。」
最後他說,「身分盜竊防不勝防,很無奈。就像明知有人拿刀來砍人,你只能等待,等被砍後才能治療。」
鄭永佳辦公室的社區聯絡員凌飛在統計案例後告訴記者,目前六十多名受害者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個人身分被盜後,追討被盜的錢財困難,報警後沒有結果,銀行方面也無所作為。另一類大約二十多人屬於網絡刷單騙局的受害者。他們整理案例後,未來將召開記者會,說明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