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6日晚,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自2020年1月20日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后,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广州白云边检站资料图。
综合新华社、深圳《证券时报》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当日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中国防控基础等因素,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方案提出12条主要应对措施,包括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
其中包括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赴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无需向中国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赴华。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另外,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赴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逐步恢复水路、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实施“乙类乙管”后,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外景。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微信公号消息,根据有关通知要求,自美国出发赴华乘客仍需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如呈阳性,相关人员须在转阴后再赴华。
赴华乘客行前无需向中国驻美使领馆申请健康码。赴华乘客需将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填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
此外,入境后,不再实施全员核酸检测。海关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进入社会面。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
另据侨报网观察,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驻俄罗斯大使馆、驻印度大使馆等均发布类似通知,调整入境防疫措施。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微消息,27日,美国驻华使团领事服务更新公告显示,美国驻华使团的北京、广州及沈阳领事处将于2023年1月3日恢复常规领事服务工作。上海领事处在接到另行通知前,仍将只接受紧急预约。驻武汉总领馆已恢复部分美国公民服务。
“这是中国向重新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中方发布调整防疫措施的通知后,CNN、美联社、路透社、德新社、法国《论坛报》等国际媒体纷纷予以广泛关注,并不约而同作出上述评论。日本《朝日新闻》还将“中国取消入境隔离措施”的消息放在报纸头版予以报道;《东京新闻》则称,中国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旨在实现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正常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7日表示,目前新冠大流行尚未结束,中方将继续根据疫情形势发展,科学动态调整外国人赴华签证政策,为不同目的赴华的各国人士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