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華埠各大僑團陸續收到「崇正會」的通告。僑社知情人士透露,崇正會蒙受損失不是一兩年的事情,由前幾屆主席就開始,很多會所也有問題。
一名不具名的僑社人士A說,崇正會存在小圈子集體貪污,分食公共利益,不過好處並非均沾,因此內部也鬧矛盾。據說有四、五個派(小圈子)在爭權奪利。但崇正會負債累累的最大原因是「先花未來錢」 ,最終落得周身債。「如果是銀行的存款吃完,都不會這樣傷到根本。他們的做法是:例如商戶價值15萬,他們將租約用便宜的價格批給人,一年租5萬元入崇正會帳目上,實際對方給了10萬。5萬的差價(檯底錢)到了小圈子人的口袋。」
他說,這種做法在唐人街不是新鮮事,有人侵吞公款,自己拿去做生意,又虧本。到每年交地稅時,交不出地稅,就面臨被收樓的危機,然後向銀行抵押貸款,可是每個月有正常有收入才可能還的起貸款、繳的起月付金,周轉不過來,沒人去填這筆數,就面臨收樓的危機。60僑團不停的流失物業,這種事一直都有發生。
記者查看市財政局的公開記錄,「崇正會」(TSUNG TSIN ASSOCIATION)曾將地威臣街1號,以及東百老匯16號麒麟金閣所在的大樓一起抵押,在2008年至2019年做了三次按揭貸款,最後一次的貸款金額提升至160萬美元。
2008年崇正會第一次「按揭貸款」後,與銀行簽了轉讓租賃權的法律文件Assignment of Leases and Rents,就是將收租的權力,從崇正會轉到銀行,然後由銀行從託管帳戶中支付崇正會的地稅。2019年7月1日以後,由恆通銀行從託管帳戶中支付崇正會的地稅。
其中,地威臣街1號的地稅近11萬元/一年,東百老匯16號麒麟金閣所在的大樓一年地稅逾29萬元。兩棟樓合計一年40萬元地稅,地稅似乎還有升高的趨勢。
另一名不具名的僑社人士B說,幾年前崇正會欠地稅,從銀行借錢還地稅,「現在山窮水盡,負資產」。疫情後會所沒有什麼收入來源,打麻將不是開賭,收入不多,現在打麻將收入很少。
他說,同鄉會的鄉親們若要看好同鄉會先僑留下的物業,第一,一個團體要為公家著想,不能為私人著想,「現在很多人為私人利益進入僑團,一些僑團因此敗壞了祖宗的家產。」第二,財政制度一定要透明公開,每個月報告,有問題及時解決。
太陸商總會大樓被市府設留置權
創建於1911年的崇正會,1979年美中建交時,是第一個升起五星紅旗的資深僑團。其他掛五星紅旗的僑社,也有出狀況的。
根據市財政局的公開記錄,成立於1918年的太陸總商會(Tai Look Merchants Association),其位於東百老匯58號的會所大樓在今年2月22日被市財政局拍賣稅收留置權,其物業上掛有「稅收留置權銷售證書」(Tax Lien Sale Certificate)。
「稅收留置權銷售證書」是指:當有買方在公開拍賣中購買稅收留置權銷售證書時,買方就會成為該財產的留置權持有人。這時,買方還不能立即使用該財產,因為業主仍有一定的時間來償還到期的聯邦稅款。另一個是,業主可能會申請破產,這意味著國稅局可能會對該財產提出索賠,並且可能會對同一財產設置其它留置權。
市財政局的記錄顯示,東百老匯58號的一年地稅約6.3萬,現欠市府111,142美元稅費,加上手續費後,目前的稅務留置權(tax lien)是122,58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