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警方28日對長期聚集在華埠附近街道出售仿真名牌商品的攤販展開掃蕩,逮捕17人、沒收市價近千萬元的貨品。突擊行動翌日,堅尼路上占道擺賣者不見蹤跡,沿街推銷的華人遊商轉移至華埠內部街巷,但生意照舊紅火。
29日,堅尼路附近的主要路口幾乎都有警車駐守,兩人一組在人行道巡邏。往常售假攤販最集中的地鐵站出入口周邊完全安靜了下來,僅有個別販售手機殼及小商品的合法商販。然而記者觀察,從堅尼路與中央街的交叉路口向東,便無警察駐守,手持商品型錄叫賣的遊商依舊活躍。
這些遊商基本都是華人,主要在拉菲逸街至勿街之間的堅尼路上。他們輕裝上陣,人貨分離,伺機與過路的行人搭話。一名遊商告訴記者,如果真想買,可帶客人去「兩條街外」的地點拿貨。對話的過程中,她對周圍保持高度警惕,不時朝警察聚集的方向張望,見記者猶疑,便主動放棄,以免過長時間的可疑停留。
午後,警方布控範圍擴展,但部分警察開始聚集聊天。遊商則逐漸聚集到警力較少的茂比利街周圍活動,生意頗為興隆。拉客者與拿貨者群聚,原本不寬的人行道變得非常擁擠。
記者發現,在茂比利街上活動的商販相對更明目張膽。一名商販隨身帶著少量樣品,在記者表達興趣後直接拿出來展示,還主動留了電話。很多光顧者顯然是熟客,對於拿貨和看貨的流程也輕車熟路。
商販的報價高低不一,一款仿冒名牌女包高至200元,低至50元,而且砍價空間普遍很大。例如,記者看到的樣品是一款當季流行的路易威登(Luis Vuitton)的三件套女士手包,報價95元,但商販報完價後直接表示,「你要是喜歡,給80塊錢直接拿走。」
除攤販和遊商外,華埠的一些紀念品店平日也會出售以手表為主的仿冒品。在掃蕩行動後,店家也都提高警覺。一名店主告訴記者,他在門外公開展示的手表都是廉價的「雜牌」。不過,如果想要「質量高的」,也可以「訂做」,但「價錢會有點貴」。



警方日前對華埠堅尼路、百老匯大街一帶非法銷售仿冒名牌商品的攤販進行大掃蕩。作為市警在聖誕節前例行的清理掃蕩,對於疫情後呈井噴式崛起的下城售假業而言規模空前,此前春夏季也曾有多次聯合執法。五分局表示,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執法,將加派警員巡邏,再有明目張膽叫賣者將按規定處理。華埠社區則表示,很難連根拔。
華埠及蘇活等下城周邊地區歷來假貨橫行,此前一分局轄區內非洲裔攤販的兜售規模遠大於華埠,一布墊地,假貨琳瑯,半條街擠滿攤位,尤其下午時分,販子的貨車占滿一條車道,給高峰時段堅尼路交通更添壓力。
疫情好轉後,尤其是此次聯合執法前,抓準節日季遊客湧入,一些從前巷弄間交易的華裔攤販也逐漸挪至堅尼路一帶;南區警署表示,此次逮捕的攤販大部分為非洲裔,而掃蕩執法在今年格外頻繁,主因此類非法交易已近「失控」邊緣,影響生活品質和社區形象。
售假交易多年來已成了很多華裔長者的收入來源,知情者指,執法並不能改變什麼,就華埠禮品店而言,只要進去詢問品牌、包款、顏色,店主一個電話,不出五分鐘就會有人拿著商品進來,也不需要街頭拉客。
商販們也會很「見人下菜碟」,知情者稱,若是遇到華人會砍價,就少掙一點,但一般收到整錢(現金)就不找零錢;而歐洲遊客要求高,堅尼路的東西「太假」,一般中國製造的假貨要比印度和其他地方的質量好。
不僅華埠,韓國城先鋒廣場、時報廣場等地均有售假行為,華埠商改區行政總監陳作舟表示,紐約有幾百年的售假歷史,這類問題不是從華埠開始,也不會在華埠結束,想要嚴打,必須重罰;這樣「貓鼠」執法,最後還被冠上移民為謀生計「唯利是圖」,讓社區蒙羞。
根據聯邦法律,販賣假貨屬犯罪行為,初犯者將面臨最高十年的監禁,並被罰款最高200萬元;再犯者則將面臨20年的監禁,並被處以最高500萬元罰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