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大聯盟由紐約華人總商會、紐約醫生平權會及多個大陸同鄉會組成,推舉羅維宗擔任代理會長,未來還將成立主席團。


羅維宗表示,成立該聯盟是因為該建案按計畫將在2月份關閉後不久動工,時間比較緊迫,所以成立聯盟以牽頭加強與亞平會及政府當局的交涉。他指出,為應對天災人禍和安置無家可歸者,政府已經在法拉盛安排了至少有兩、三個酒店作為臨時庇護所——例如位於王子街、37大道已有兩家作臨時庇護所的酒店,那麼是否有必要花巨資再建性質差不多的項目?4.4億美元可以建多少可負擔住房?如果是安置單親帶孩子的家庭,那麼可以直接建可負擔房安置他們,而無需把他們再轉來轉去。
成立大會上,眾人質疑大學點遊民所項目不公開、不透明。會議主持人陳熠表示,起初說過渡性住房時間30年,期滿後轉為可負擔住房,後來又說過渡性住房時間是40年,甚至可能60年;而且遊民局副局長說,不能把「在這幾十年間不改為遊民所」的字眼寫進合約,這代表當局已經間接承認了這就是一個遊民所。另外,這4.4億總花費是怎麼算的?項目是否會對商家、社區安全造成隱患,開發單位沒有拿出數據證明他們已做了調研,也沒有回答社區的質詢;還說,「建可負擔公寓,他們不是建不了,他們只是現在拿遊民所的錢好拿。」
世紀集團總裁、華人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徐家鵬說,向亞平會提出疑問後,並沒有得到關於建設該項目必要性數據的答案。他的公司在牙買加(Jamaica)建了兩棟可負擔房,「比較合理的建築費用是大概每平方呎250元,以大學點遊民所六千多平方呎建築面積算,這個項目若建可負擔住房(四五十套單元),預計投入兩千萬元不到,現在項目幾十年的總預算是4.4億,是怎麼算出來的?如果建可負擔房,那可以建多少呢?」
大聯盟法律顧問、律師朱偉說,在法拉盛中心區投資這麼大的公用事業項目必須透明,因是花納稅人的錢,目前也沒有見到招標程序公告。從遊民局和亞平會所發出來的文字,似乎隱藏著諸多「玩文字遊戲」的地方。在用途上,到底是給帶孩子的家庭,還是給家暴受害者,說法不一,法拉盛的居民感覺被出賣。
大聯盟法律顧問、律師孫瀾濤認為,政府應該從遊民產生的源頭上解決遊民問題,而不是有了大量遊民後想著如何安置;代表50個團體寄給亞平會的律師函,迄今沒有收到亞平會簽收的回執,很有可能亞平會沒有簽收文件,這表現了他們的不真誠。
前州眾議員孟廣瑞提出兩個有效阻止的途徑:市長可做出決定改變;亞平會董事會可做出決定改變。目前遊民局局長因社區反對聲音大還沒簽字,所以有遊說進行改變的空間。
成立大會上展示了五萬多個反對法拉盛中心區建遊民所的簽名。多個團體和個人為成立法拉盛大聯盟籌集了38,080元資金,用以未來開展工作,在資金使用上將安排律師、會計師進行監督.
針對18日在法拉盛大聯盟成立大會上,社區對亞平會在大學點大道3903號項目上的質疑,亞平會當天回應強調,這個項目不是一個無家可歸者的遊民所;4.4億元不僅包括建設費,還包括40年的營運、維持費用;符合條件住進過渡性住房的家庭,不一定能負擔得起「可負擔住房」。
亞平會表示願意繼續與社區對話,參與該項目的三方,將於下週參加第七社區委員會的會議,這是該組織願意與社區進行公開對話的一個延續。
亞平會再度強調,這個項目不是一個無家可歸者的收容所,它是一個專門為有孩子的家庭設立的過渡性住房設施,將這個項目歸類為無家可歸者收容所,這樣描述這個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過渡性住房的項目,是非常不準確和不充分的。
亞平會堅持「過渡性住房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不僅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必要的住房,還為法拉盛的家庭帶來正常感和希望。」
亞平會回應說,有資格住進過渡性住房的對象,他們不一定有能力負擔起可負擔住房,「由於疫情造成的失業、颶風艾達造成的住房損失或其它無法控制的情況,該項目服務的對象,他們可能甚至無法負擔得起紐約市的可負擔住房。」
亞平會說,2021年在紐約市庇護系統的名單中,平均每個月有90個帶孩子的亞裔家庭在其中,當禁止驅逐令到期後,預計這一數字將回升至大流行前的水平——當時有118個帶孩子的家庭在庇護系統中。2019年,法拉盛有41%的家庭面臨過重的租金負擔(超過50%的家庭收入用在租金上),租金負擔過重的家庭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10%。法拉盛貧困的亞裔比全市其它地方多。
亞平會說,該項目的最終合同仍在進行中,因此相關的成本細目尚未公布,因為成本仍在考慮中;4.4億美元的金額是2021年11月公告的,這個數字是40年花費的總金額,不僅包括建設費用,還包括買地、初始建設、營運成本和40年時間的維護,意味著要考慮一對一的服務費用和員工工資、居民生活必須品開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