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十多年的紐約華人張欣表示,疫情爆發後,家中只剩丈夫有固定收入,家用開支都精打細算,近期發現醬油等調味料突然漲價,較疫情前同期增加50分左右,讓她感到心中不悅,「漲一毛錢壓力也大。」
愛新鮮(iFresh)董事會主席鄧龍表示,由於美國疫情蔓延,向中國出口貨品銳減,美國批發商需支付船隻貨櫃往返運輸費用,貨櫃量也緊俏,導致貨櫃運價水漲船高,「空的貨櫃到中國,再運貨回美國,美國這邊出往返費用」。
中美超市經理吳建錫表示,疫情前一個貨櫃價格6000元到8000元左右;但疫情爆發後,貨櫃價格漲至1萬6000元左右,春節期間因運輸人員不足等原因,常常「一櫃難求」。
鄧龍說,疫情期間,前總統川普政府與中國關係緊張, 聯邦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疫情期間對從中國進口貨品檢查較嚴,一些貨品進關後,因等待審核與消毒,需暫停碼頭,每日平均支付600元左右,「有時僅滯留費就要1萬元」。
對於這次漲價,鄧龍表示,價格較低貨品如調味料等,價格漲幅明顯,名貴補品幅度較小,「例如一批補品本身價值十幾萬元,若貨櫃提價5000元左右,平均漲到每個貨品上就不多」;他說,超市備有大量存貨,且考慮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自家店將控制漲幅,繼續提供每周特惠商品。
昌發超市集團董事長王傳厚表示,因美中貿易戰、疫情期間運費與貨櫃調漲以及美元貶值等多種原因,中國等亞洲國家進口的食品將陸續漲價;他說,為避免對顧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自家店目前僅小幅調漲貨品,預計4月到5月會再次調漲。
王傳厚說,目前法拉盛已有多家超市競爭,今年陸續還將有新店入駐,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對貨品價格調漲非常敏感,超市業者也備感壓力,應對成本漲價的同時,還要盡可能提供顧客優惠產品。
吳建錫補充,中美超市的醬油與醋等調味料以及大米等,下周將調漲5%到10%左右,不同品牌的大米上調一元到兩元,預計4月到5月期間調漲較大,「不會一下子漲價太多」。
因疫情重創經濟,吳建錫說,每周的特價商品常常供不應求,他期盼民眾盡早施打疫苗,疫情結束,生活恢復正軌,「只要疫情結束,貨櫃運輸正常,價格也就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