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雷克把被子彈打穿的玻璃隔板留在原位,每天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Desiree Rios/紐約時報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疫情大流行初期,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雜貨店成為紐約人購買食物的救命繩索;其後紐約市封鎖抗疫,24小時開業的雜貨店更成為避風港,無論是一條麵包、一瓶洗手液、一杯咖啡,還是一張彩票,都是居民維持「正常生活」的重心。

但現在,隨著愈來愈多人失業或陷入財困,令社區街角的雜貨店,成為犯罪浪潮中的主要目標,更令人擔心的是,暴力匪徒不只是謀財,更是害命。

皇后區一間雜貨店老闆帕雷克在10月時,在店內親眼目睹其拍擋被持槍劫匪射死,「在疫情大流行之後,我們曾被多次打劫,卻沒有想到賊人竟然會真的開槍」。

根據紐約市警務處數據,在疫情爆發的首8個月內,雜貨店和街頭商店店內或門前發生的槍擊事件增加了63%,而盜竊更急升222%,搶劫增加10%,犯罪浪潮共造成6人死亡。

隨著第二波病毒襲擊,槍支暴力絲毫沒有放緩跡象。今年的槍擊案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謀殺案增加了近40%。

代表紐約2萬間店的「美國雜貨店聯會」創始人馬特奧表示,疫情大流行令社區小店成為目標,這些店大部分都是由移民人士經營。他說:「現在所有人都戴著口罩,賊人蒙面入店自然更順理成章,而且雜貨店出售的都是日用品,一般都是收取現金,賊人就可以直接搶錢逃跑。」

自2018年布朗士發生幫派在雜貨店外圍毆打死15歲男孩事件後,不少雜貨店老闆都加裝保安設備,例如緊急按鈕、照明燈光或特殊門鎖等。但馬特奧說,大多數雜貨店經營者都負擔不起動輒數千元的額外安全措施。

雜貨店老闆帕雷克說,過去幾個月以來,經常有人來店內偷東西,但都是雪糕、啤酒或罐頭食品之類,他知道不少人生活艱難而沒有追究。

但想不到10月一個晚上,他見到偷竊慣犯科恩入店偷雪糕,他的拍擋塔瓦拉為了阻止對方進來而關門,結果激怒了賊人,拔出手槍把店主殺死。當時一名值班警員恰好站在收銀機旁,馬上把科恩繳械逮捕。

帕雷克說,如果當時不是有警員在店內,他也死定了。現在他把被子彈打穿的有機玻璃隔板留在原位,每天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