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是中國農曆新年,家住新澤西Newport的33歲的李越(化名)用微信與遠在中國的家人們互相問候。他一邊詢問著中國新冠疫情的變化,一邊憧憬著在中國疫情得到控制後回國與家人團聚。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大約2個月後,新冠疫情席捲了紐約、新澤西,進而蔓延至全美。轉眼2020年即將結束,美國的新冠確診患者人數不減反增並出現反彈趨勢,疫情帶來的健康、經濟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於亞裔歧視、對移民的限制,李越短暫的回國度假的想法也因此變成了回國定居。
李越的經歷並非個例,在新冠疫情和其衍生出的種種副作用下,許多華人尤其是新移民萌生了離開美國、回到中國的想法,有的原本有回國打算的華人也加快了回國的腳步。
「我打算明年或者後年就回中國。」31歲的何波(化名)說,「我原本就有回中國的打算,但美國對於新冠疫情的控制是導致我提前進行這一計畫的直接原因。」何波與他的妻子2013年來到紐約,均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兩人畢業後均找到了薪資優渥的工作,他們2017年從曼哈頓搬到新澤西,在Weehawken購置了一棟房子。
頻發的歧視案令人不安
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到來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何波說,雖然美國疫情嚴重,但健康方面的考量並不是促使他加快回國腳步的主要原因,疫情衍生的反華情緒才是,「疫情發生後,我感覺到反華情緒的滋生。包括特朗普使用『China Virus』這樣的字眼,對公眾輿論是一種不好的導向。」
何波說,包括他所在的公司、朋友間並沒有出現歧視華人、仇恨亞裔的事件,但美國各地陸續出現的歧視甚至攻擊亞裔的新聞仍讓他感到不安,「疫情對於在美國的中國人影響很大,感覺整個大環境對華人的接受度在下降。」何波認為,如果不是因為2020年正好也是大選年,或許華人不會遭遇如此困境,「感覺現在美國對於移民的態度有點類似於9/11以後,沒有以前那麼包容了。」
此外,特朗普政府一直試圖將目前美國防疫的焦點轉移到與中國之間的國際關係上,中美關係的不斷惡化也讓何波感到中美兩國關係在短期內不會轉好,這意味著在美國的華人可能會面臨更加排外的環境,「我現在在等待11月大選之後的情況,這決定者我人生的未來4年要怎麼走。」而李越則打算在半年內就回到中國。在此之前,他已經在新澤西生活了近10年,他畢業於新澤西的一所研究生院,從事Fintech的他在新澤西購置了物業並辦理了工作簽證,原本有著在美國成家立業計劃的他因為這次疫情放棄了原本觸手可及的永久居民身分,完全轉變了人生軌跡。
「疫情在美國爆發後,國內的親友都很擔心我。社交媒體上時不時會看到華人在地鐵上被罵,而近期中國駐美大使館被關、微信可能被禁都體現了中美兩國意識形態對抗越來越激烈的趨勢。有的人會將疫情歸咎於中國,我們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無法改變自己的膚色,仍然會因此受到歧視。」
疫情前,李越原本計劃能夠自己創業,作為中美Fintech產業之間溝通的橋樑。疫情帶來的美國經濟環境的惡化也使他感到未來的機會正在慢慢減少,「在美國生活成本在增高,對待移民的態度在惡化,政府正在通過法律途徑做一些傷害公民的事,這讓居住在這裡的華人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
李越說,他身邊已經有一些朋友將房產賣掉回到中國,而一些中國留學生則在學校是否會重開尚未明朗之時選擇回國,「他們冒著回到中國就無法回美國的風險。」
「我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友好發展,但也做好了兩美脫鉤的最壞打算。即便大選之後兩國關係有所緩和,許多華人在未來的十幾年中可能還是不得不選擇中國或美國其中一方。」李越表示,對他而言,回到中國更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政府更在乎老百姓的命,種族歧視也不再是我需要擔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