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華埠勿街「46號美食」餐館在疫情期間每天為居民提供免費飯盒和咖啡熱水,為了製作免費飯盒餐館添置炒鍋,但因與市府部門溝通問題,讓該餐館從8月至今收到了三張、共1萬5000元的罰單,直嘆生存艱難。
5日市行政審理和聽證辦公室(OATH)及州眾議員牛毓琳,在紐約中華公所的陪同下,了解華埠商家收到政府罰單的情形;46號美食業主陳慶文表示,為了幫助社區該店添置炒鍋,但部門間缺乏溝通讓該店無端遭罰。
陳慶文說,在添置炒鍋之後,該餐館立即告知相關單位,疫情讓城市停擺,但沒多久市消防局上門檢查,認為此舉違規,開了一張5000元罰單,要求陳慶文提供相關資料;誰料過了一陣子,該餐館又收到相同違規的罰單,前後兩個月共收到三張。
陳慶文說,為了解決該問題,他已花了約5000元,強調做生意都是按照規定去做,結果市消防局頻頻說不合格,讓他相當困擾;他表示,除了罰單他還收到傳票,必須請律師出庭,一來一往非常麻煩,更重要的是,自己連為何被罰都不知道。
上海老正興餐館在疫情間也都到不少罰單,業主朱太說,4月份疫情高峰期間,華埠生鮮超市關門,該餐館開始販售新鮮蔬果,且考慮社區很多耆老無法出門,請了司機免費送貨,沒想到司機把車停在門口,在將貨物搬上車時,就收到了罰單,後來紙箱放在店門口,也另外收到一張罰單,前後共繳了500多元。
朱太表示,如今生意成本上漲,再加上月前的反警示威,不得不加釘木板保護,都是額外支出,但是政府的一大堆規章,讓小商家頻頻吃罰單,讓業主感到「很無力」;疫情間生意難做,業主不僅無法賺到錢,還得先賠掉一堆,真的吃不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