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当地时间7月3日前后,以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为中心的中印西段边境仍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3日当天对拉达克首府列城西南藏斯卡(Zanskar)等地区的突然视察,更显出了新德里对拉达克沿线的高度重视。
此前,北京的《环球时报》与新德里的《今日印度》等媒体已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印双方经“一致同意”,已分批次组织一线部队“脱离接触”,更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边境地区局势降温”。
对分析人士来说,中印两国主流媒体散布的“局势降温”的情报仍是可虑的。中印两军已经沿着冰冷的加勒万河谷以及附近的高原地带部署了相当数量的兵力。解放军已在加勒万河谷1962年控制线以东部署了两个师约2万人的兵力,并在新疆留有约1万人的预备队。







印军也向拉达克地区增派了三个师,其前沿部队已有5个师辖15个旅,总兵力约在7万5千人上下。印方还在6月下旬增派了至少2千名“印藏边境警察部队”(ITBP)人员前往拉达克各据点,这使得印方总兵力已接近8万。
不可否认,解放军和印军也许的确在6月30日前后,于加勒万河口到什约克河(Shyok River)一带出现了“脱离接触”的局面,但印度《印刷报》、亚洲新闻社(ANI)已经指出,这种现状与加勒万河、什约克河涨水,印军缺少防水、防寒装备,不得不主动退出河谷阵地有关。
就在7月前,印军曾专门使用大型运输机,将6辆T-90坦克从列城沿公路部署到加勒万河谷西南方向。两军的战斗机、直升机也先后升空巡航加勒万河谷上空,在前沿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加之两军第三次中将级对话也在7月1日再次无疾而终,这意味着中、印两军即便可以避免6月15日晚的流血冲突,但冰点下的对峙终究难以避免。而两军不同的战略、战术思路也决定了其行动方式的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