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冠確診率地圖顯示,截至5月4日,華埠、法拉盛、日落公園這3個華人聚集區(黑圈內)的確診率較低。市衛生局提供

根據州府數據,亞裔是紐約所有族裔中新冠死亡率最低的,而且華埠是全市新冠確診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區域之一。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呢?一些社區領袖和公衛專家認為,亞裔社區的死亡率較低,是因為他們較早意識到新冠病毒的威力,並提早做好防護措施。

州府5月5日的數據顯示,亞裔人口佔紐約市總人口14%,新冠死亡率7%,而白人佔全市人口32%,新冠死亡率為27%;非裔佔全市人口22%,新冠死亡率28%。由此可見全市新冠死亡人數的種族差異之大,非裔和西裔的新冠死亡率幾乎是白人和亞裔的2倍。

一些專家認為,經濟水平、醫保等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根據亞美聯盟(AAF)的報告,紐約市亞裔貧困率為25.6%,比其他族裔都要高。大法拉盛商會執行主任崔容準(John Choe)表示,亞裔社區兩極分化顯著,不僅有大量高收入、高學歷人士,還有不少低收入新移民、無證客等。

市立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教授李布斯(Bruce Lee)認為,亞裔社區之所以死亡率較低,是因為當地居民很早就了解新冠病毒的威力。2002至2003年SARS在亞洲地區爆發時,當地的人們就開始廣泛佩戴口罩。

當年,全球有800人死於SARS,而美國僅有29人感染,而且這些人都康復了。對於亞裔社區來說,這一經驗有助於他們在政府正式採取行動之前認真應對新病毒。
社區領袖:市長太晚開始防疫

「今年年初,你走在法拉盛的街頭就會看到人們已經開始戴口罩。」崔容準說,「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方生活或旅行過的法拉盛居民有更多應對這類流行病的經驗。此外,紐約華文媒體在法拉盛很受歡迎,他們一直在報道中國的疫情,幫助法拉盛民眾提早做準備。」州眾議員金兌錫認為,現在下定論為時過早,不過州府數據反映出亞裔社區早就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在亞洲爆發疫情時,他們就通過新聞和社交媒體了解如何預防。

崔容準表示,今年年初他到台灣旅遊,當地媒體一直在報道疫情。而同時,美國一些官員不斷散布「新冠和流感差不多」的言論。2月13日,市長出於好意到法拉盛就餐,以支持當地商家;3月2日他發推特鼓勵人們上街活動,還建議大家去電影院,「但現在看來,當時市長應該把重點放在宣傳社交距離上。」崔容準說。

金兌錫也認為市長太晚開始防疫,「法拉盛社區在2月就已經為保護公共衛生做出行動,比如戴口罩和使用消毒液。市長來法拉盛就餐時,應該著重介紹一下這些行動。」展望未來,崔容准表示,紐約市的少數族裔正承受高感染率和死亡率的風險,這一事實讓人們重新思考紐約的做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