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紐約本地華語劇團「不瘋劇社」復排推出的中國著名話劇《蔣公的面子》31日在曼哈頓中城的Chain Theatre落下帷幕,三天四場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很多觀眾稱這是近年來紐約華語戲劇舞台上難得一見的好戲,很難相信很多主要演員都是第一次出演話劇。「不瘋劇社」藝術總監、本劇導演陳茜倩說,下一步計劃在更大的劇場推出更多場次演出,以饗更多紐約及周邊觀眾。同時她也在考慮進一步創新,將這部民國背景、男性為主的戲改為女性主演,作為21世紀對舊時代的回應。
《蔣公的面子》的劇本是現為南京大學教師的溫方伊在該校讀大學三年級時,在南大文學院教授呂效平的指導下完成的作業。2012年在南大校園首演後一炮而紅,之後走出校園在中國多地巡演,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話劇舞台上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了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中文系政治立場不同的三位教師在1943年接到親任校長的蔣介石請吃飯的帖子後的心理掙扎。
紐約版劇中演員都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或新近畢業生,很多人是第一次登上話劇舞台。他們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地再現民國和文革兩個離自己很遙遠的時代,以及三位主人公從青年到老年的人生變遷,令很多觀眾讚不絕口。觀眾楊小姐說她在南京看過《蔣公的面子》原本,對於紐約版本沒抱太多期待,只是被朋友拉來看戲,沒想到竟有意外驚喜。「我在紐約看過的所有中文劇中,這部絕對是上乘之作。」楊小姐說。
而很多演員也從這次的經歷中大有所獲。飾演老年夏小山的大蝶(Dii Fu)在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工作,她之前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音樂人,在脫口秀領域也嶄露頭角,但演話劇還是第一次。為了這部劇,她還特意學習了昆曲唱腔,並結合自己的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創新,以新式昆曲將人物最後的高潮部份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大蝶說,她飾演的人物與自己的實際年齡相差30歲,讓她體會到了社會大環境動盪之下的人生無常。同時劇中舊時代中國知識份子的精神糾葛,在今天的中國知識份子身上仍然存在,也讓她感受到了自己作為新一代華人在舞台上延續這種精神的責任感。
飾演青年卞從周的張雲鵬在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讀會計碩士,他平時喜歡戲劇和電影,也常寫寫評論,卻是第一次上台演戲。他飾演的卞從周從手勢到氣場都跟人物非常貼合,深受眾多觀眾喜愛。張雲鵬說,他和自己飾演的角色性格有很大差異,角色的台詞不能代表自己價值觀,這使他一度不知如何去表現。第一場演出時,他心裡很緊張,說台詞時聽到觀眾的「噓」聲心裡直打鼓,後來才明白觀眾噓的是他飾演的那個左右逢源的角色,觀眾的反應恰恰說明自己把人物演活了。
張雲鵬說,他去年八月份才來到美國,人生地不熟,一度覺得自己生活在社會邊緣。而通過參加劇組,他感覺自己受到了肯定,也得到了接觸社會的機會。而這種動力又延續到生活、學業和職場上,幫他度過了初來乍到的留學生都需要面對的心理挑戰。
導演陳茜倩在南大新聞傳播學院讀書時就曾活躍於學校的戲劇社,2017年來到紐約大學就讀表演藝術管理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劇院管理和戲劇教育工作。她說自己第一次在南大看到《蔣公的面子》時很驚艷,但這次在紐約復排,剛開始她並不自信。陳茜倩說,這部劇主要是靠三個男主角的對話來完成,而紐約中文功力深厚能把民國中文系教授的氣質演出來的男演員不多。所以選角時她壓力特別大,在一些演員的選用上也冒了一些險,但每個演員最後都發揮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讓陳茜倩覺得特別開心。「看到每個人的潛力,讓他在正確的位置,給他空間,建立包容,大家潛力都被激發出來。」陳茜倩說。
她表示,這次很多想看戲的觀眾沒能買到票,留下遺憾。希望今後能去更大劇場,在美東周邊演出,讓更多人看到這部戲。她也考慮今後對劇本進行適應時代的性別轉換,將三個男教授換為女性,看能夠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那個時代有局限性,女人沒機會讀書,所以『蔣公』是一部男人戲。但現在我們重新演繹,可以以女性角色去進行一段今天與昨天的對話。」陳茜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