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與美國建交40年,又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與美國華人企業聯合會等15日在法拉盛舉辦座談會和紀錄了40年來改革開放中國社會面貌天覆地變化的圖片展覽。
中國變化翻天覆地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黃屏,副總事邱艦等與逾百來自不同省籍的僑團人士回顧中美建交以來,華人華僑的生活重大改變和為兩國各方面交流與友好作出的貢獻。黃屏展望中美關係發展時強調,中美建交共同利益大於分岐,而且早已不只是兩國的雙邊關係,在國際事務舞台上,兩國的合作與協商,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崛起與強盛,炎黃子孫感到驕傲。
黃屏肯定中美建交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走過的路,促進中美友好合作,華人華僑凝聚了很大力量功不可沒。黃屏指中美建交,中國改革開放是相輔相承的。在共同利益之下,不斷向前邁進,創造雙贏局面。
親身經歷過改革開放前的社會貧窮現象的黃屏以數字對比,說明了改革開放的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40年前中國的生產總值GDP為3679億元,佔全球的1.75%,今日,中國的GDP急增至80萬億元,佔全球的15%。未實施開放政策前,全國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均收入僅300元,80%人口在農村。
40年後,7億人口己擺脫貧困,目標並在在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消失,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全國實現小康社會,2050年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強國目標。
黃屏又指出,40年前,世界500強企業,獨缺中國名字,40年的改革開放,115家中國企業躋身其中,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美的貿易40年來翻了230倍,達到5,800億元。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國,每年人民交往頻繁,高達530萬人次,中美兩國航班,17分鐘一班。
中美關係互利互助
紐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馬粵說,40年前的12月18日,中國正式踏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40年來,從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到鄉鎮企業的興起;從外資的引進,到證券市場的啟動;從經濟特區的建立,到國有企業的改革;從「世界工廠」的崛起,到傳統制造業的衰落。
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風雨,創造了不少輝煌奇跡。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國在國際上也肩負起了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
美國華人企業聯合會會長施乾平以他在改革開放的民營企業受惠者角度見證了中國從貧窮的國家變成世界經濟強國,中國建交40年,本著互惠共贏的路往前走,華人華僑扮演著重要角色,施乾平強調,改革開放繼續擴大,受惠的人更多,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更重要。學者熊玠教授以「中美係縱面與橫面觀」為主題,剖析了中國改革開放與中美建交40年的感想和展望未來方向。多位學者和僑社人士進行了分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