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臺灣會館舉行33周年慶暨募館餐會,會館準備精彩節目,集合了老、中、青三代的演講、故事分享和演出,表達對臺灣的思念和熱愛,全場充滿濃濃鄉情。
醫學博士王政卿演講《最新癌症免疫性治療的進展》。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徐儷文、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黃正杰、臺灣會館創會會長陳隆豐等逾200名貴賓出席致賀。臺灣會館理事長方秀蓉表示,紐約臺灣會館成立33年,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十分不易,這裡是大紐約臺灣人的家,凝聚著大家的鄉情,感謝各地社區人士的大力支持和愛護,將繼續為臺美人服務。
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黃正杰致詞表示,「最近香港發生140萬香港民眾,站上街頭團結起來抗議《送中條例》,香港人團結起來為他們的自由民主打拼,香港人都這麼團結,臺灣人應該更加團結。」
為了讓臺灣人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臺灣歷史,臺灣「國家寶藏」項目的發起人莊士杰教授介紹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等機構的臺灣史料,「從日治時期到中美斷交這段期間,總共約百年時間的歷史檔案,數千萬筆資料,現在才整理出20萬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寶藏不是只有一個年代、或一個部分,而是臺灣三四百年來發生的事情,以及臺灣跟國際上的互動交流,這些都有記錄,想把它們挖掘出來,變成一個開放資料庫的空間,讓所有人都可以到網站上搜尋。」
晚宴節目還有醫學博士、防癌專家王政卿演講《最新癌症免疫性治療的進展》,以及「音樂劇演員在紐約」(Taiwanese Musical Theatre Artists)的成員莊詠善、施映安、吳曉清、吳勻綺及曾桂芳,以音樂劇形式演出《天天年輕》、《外婆的澎湖灣》和《燒肉粽》三首經典臺灣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