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是由聯合國發起的第13屆「國際預防耆老虐待日」,呼籲民眾保護耆老免受身體、情感、經濟以及性方面的虐待。「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提出4點建議,預防耆老遭受經濟虐待。
根據全國老齡問題研究委員會的統計,每年在60歲以上的美國人之中,就有500多萬人經歷過某種形式的虐待,佔總數的10%。此外,還有近一半的老人癡呆症(dementia)患者曾遭受虐待或忽視。各種針對耆老的虐待中,經濟虐待是發展最快且範圍最廣的。該委員會估計,44名經濟詐騙的耆老受害者中只有1人報案,而且大部分詐騙是在受害者本人或家屬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相比之下,雖然由陌生人主導的經濟詐騙比較不常見,但容易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
大都會人壽(MetLife)在2011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針對耆老的經濟詐騙每年造成30億的損失。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增長至365億元。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報告指出,平均每位耆老受害者損失12萬元左右。
如何預防耆老陷入騙局呢?「消費者報告」提出4點建議,首先應定期打電話或拜訪耆老,避免耆老變得社會孤立。其次,屏蔽廣告郵件或電話也很重要。想要不再收到信用卡廣告郵件,民眾可以在網站OptOutPrescreen.com選擇永久退出或退出5年。通常申請後兩個月生效,申請者不再收到信用卡廣告郵件,避免隨意申請信用卡而影響信用分數。此項服務是免費的。
第三,在銀行設置保障措施。如果擔心耆老親屬的財務決策能力,可以在當地銀行為其設立一個小賬戶,並限制借記卡和支票每筆消費的額度。第四,要求金融機構在賬戶出現異常時,及時發出警報,提醒賬戶持有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