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約有3萬名猶太難民為躲避納粹的迫害逃亡至中國,超過逃到澳洲、加拿大、印度、新西蘭和南非的猶太難民人數總和。在遙遠的中國,他們找到了棲息的避風港。為了銘記這段歷史,位於曼哈頓華埠的愛烈治街博物館舉辦「猶太人在哈爾濱」展覽,回顧兩個民族之間的深厚友誼。
此次展覽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位於該博物館一樓的歷史圖片展和三樓的當代藝術裝置「筆記本」。圖片展不僅展現了1900年至1975年猶太難民在哈爾濱如何落地生根,還有三戶曾在哈爾濱逃亡後移民至美國的猶太家庭的歷史見證。大部分歷史資料和照片由藝術家雷恩(Steven Lane)提供。1985年,他在北京和哈爾濱發現了猶太難民的故事,開始搜集1930至1940年代的哈爾濱報紙、筆記本和照片等資料。他將收集來的筆記本製作成藝術裝置,懸掛在博物館的頂層。充滿時光印記的中國筆記本,與莊嚴的猶太建築交相輝映,閃耀著歷史的光輝。
中國文明和猶太文明有相似之處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的李立言參贊在此次展覽的開幕式上致詞表示,中國文明和猶太文明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個民族之間留下很多團結互助的動人篇章。這次展覽中提到的一些猶太人已經移民美國,他們自發在當地社區的博物館舉辦展覽,把當年的故事傳承下去。這是對兩國人民共同歷史的紀念,推進兩國關係友好發展。
該博物館的公共聯絡主任道薇爾(Chelsea Dowell)表示,以前她只聽說過猶太人在上海的故事,這是她第一次知道原來哈爾濱也給予猶太人莫大的幫助。「巧的是,愛烈治街博物館就處在華埠,華埠還有兩間猶太教堂,兩個民族之間的聯繫如此緊密,如今在美國也互相扶持,延續深厚的友誼。」
此次展覽從即日起至10月4日在愛烈治街博物館展出,地址在愛烈治街(Eldridge St)12號,時間是每周日至周四的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和每周五的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感興趣的民眾可以致電1(212)219-0302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