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癌症協會(ACS)主辦的年度抗乳癌健行活動(Making Strides Against Breast Cancer),21日早上不畏寒風,在皇后區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舉行,現場參加民眾估計超過1萬5000人,希望能提升人們的防癌意識,並帶給患者康復的希望。
十月是全國乳癌覺醒月,21日早上艷陽高照,但氣溫不到50度;刺骨的寒風沒有吹熄上萬名癌症康復者、醫護人員與社區民眾的熱情,在周末早晨齊聚參加抗乳癌步行三英哩活動。所有人穿著乳癌覺醒月的代表色粉紅色,舉著標語與旗幟,浩浩蕩蕩繞行公園。除了皇后區,21日當天在布碌崙、布朗士與史丹頓島都有健行活動。
全國逾26萬乳癌新例
活動負責人Robert Fox表示,從1993年至今,抗乳癌健行活動已舉辦25年,也是第9年在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舉行,每年都有上萬名民眾參與,是全國最大的乳癌募款活動。去年皇后區就募集到超過61萬的善款,從1993年以來更已號召超過1200萬名支持者,籌募到超過8億美金。這些善款能幫助美國癌症協會投資更多癌症治療的研究,也讓癌症倖存者、病患與其親友獲得支持。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研究報告,2018年至今全美已有超過26萬名新的乳癌確診病例,其中1萬7890名在紐約,但其中超過6萬名病例都只是第一期,極有機會治癒。不過,報告也預測今年全國將有超過4萬名女性死於乳癌。
美國癌症協會醫療系統經理,也是亞裔社群負責人陳詩盈表示,乳癌是最有機會治癒的癌症。儘管華人得乳癌的比例低於非裔與拉丁裔,華裔女性依然要定期檢查。40歲到45歲的女性,可依照個人意願向醫生要求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介於45歲到54歲的女性,是乳癌的高危險群,應每年接受一次檢查;55歲以上的女性,則至少每兩年接受一次檢查。
陳詩盈表示,近年發現許多乳癌患者都沒有家族病史,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除了定期檢查,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多運動、均衡飲食、不吸煙與二手煙、保持心情愉悅等,也是預防癌症的重要方式。尤其華人吸煙問題嚴重,男性雖然乳癌風險低,但二手煙將影響身旁女性伴侶或小孩,建議戒除。
華人參與盼提升乳癌意識
同時,很多亞裔乳癌患者因為污名而忌諱就醫,有些華人房東甚至不願租房給癌症患者,也有人擔心治療會被政府視為濫用福利,影響移民身份。這些都造成癌症防治的障礙。美國癌症協會積極輔導患者,提高就醫率與社會正面態度。
活動現場也有看到不少華裔面孔。華人乳癌組織「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每年都組團支持,今年比較冷,但也有超過10人參加,她們都是乳癌患者或倖存者。成員Julie表示,她已經每年參加健行長達12年,每次來都有被支持、與社群聯繫的感覺。「得癌症很辛苦,但看到這麼多人一起出來,互相支持,就覺得還是能走下去。」Julie也希望越來越多華人參與健行,能更了解乳癌相關議題。
現場民眾估計超過1萬5千人。
華人乳癌團體喜福會組團參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