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华节目截图。
瑞典电视台播辱华节目 中方:挑战人性良知
中国游客在瑞典被警察粗暴对待一事余波未平,中瑞关系又起波澜。中国驻瑞典大使馆22日强烈谴责了瑞典一档恶劣辱华节目,称其主持人罗恩达尔发表恶毒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的言论。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在该节目官方网站查询到,“瑞典新闻”定位为“政治讽刺秀”。据了解,播放该节目的瑞典电视台,为瑞典的一家公共电视台;1956年9月4日启播,拥有瑞典最大的电视广播网。
在9月21日的节目中,从大约21分起,主持人开始歪曲、丑化中国人。在背景板中,展示了错误的中国地图,缺少台湾省及西藏部分地区。
主持人罗恩达尔甚至调侃在瑞典遭到警方粗暴对待的中国游客哭喊“救命”,就像英语中的“kill me now”(现在杀了我吧)。
接下来,节目用中文配音、瑞典语字幕的形式,介绍中国与瑞典之间的所谓差异,然而却用极其不堪、乃至粗俗的语言丑化中国人。节目一边口口声声说,欢迎中国中国游客到瑞典,但发出所谓善意提醒称,瑞典人不会在历史建筑外拉屎,并展示了一则明显暗示“中国人不准大便”的警示牌。
节目甚至“反咬一口”,称中国人是种族主义者;瑞典支持所谓平等权利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并不适用于中国人。
节目恶意调侃,称中国游客在瑞典表现不好,要被“打屁股”。最后,节目再次播放中国游客遭到瑞典警方粗暴对待时高呼“This is killing(杀人了)”的画面,画外音传出一片哄笑之声。
此外,一个自称“瑞典官方频道”的用户在优酷上传了这段辱华节目的部分中文片段,时间为北京时间9月21日凌晨1月29日,粉丝只有5个,截至发稿,播放量为799次。
而在“瑞典新闻”9月21日的节目中,相关视频恰恰显示了优酷的英文水印,中文水印的“优”字缺了一点,此外还有“瑞典官方频道”的字样。
据“瑞典新闻”(Svenska nyheter)维基词条介绍,该节目2018年3月开播后就争议不断。前4期节目,瑞典广播事务管理局(Swedish Broadcasting Authority )收到11次相关报告,瑞典电视台也收到“法律维权”的威胁。
针对“瑞典新闻”辱华节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言人表示,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已向瑞典电视台提出强烈抗议。发言人强调,瑞典电视台有关节目内容和罗恩达尔的言论赤裸裸散播、宣扬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公然挑起煽动针对中国及其他族裔的种族仇视和对立,使用的中国地图缺少台湾省及西藏部分地区,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关节目已经突破了人类道德底线,严重挑战人性良知,严重违背媒体职业道德。
瑞典电视台有关节目负责人辩称这是娱乐节目,我们坚决不能接受。我们敦促瑞典电视台及有关栏目立即道歉,并保留就此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瑞典游客事件回顾
都是提前到达旅店惹的祸?
曾先生介绍,他与父母9月2日凌晨提前抵达斯德哥尔一家名为“电机青年旅社”的酒店,结果发现预订错了入住时间,而此时房间客满又无法补缴费用提前办理入住,便与酒店协商后,暂借大堂休息,直到当天晚些时候的入住时间。旅社经理则称,整个事件持续了很长事件。3名中国游客在1日傍晚时分到达的旅馆(9月2日下午14时才能入住酒店)。而旅馆则一直到了晚上零时之后,才决定给警察打电话。
9月2日,曾先生带着年迈的父母到瑞典旅游。令这家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乘兴而往却败兴而归。
综合《纽约时报》、北京环球网报道,曾先生与父母9月2日凌晨提前抵达斯德哥尔摩的“电机青年旅社”,结果发现预订错了入住时间,而此时房间客满又无法补缴费用提前办理入住,便与酒店协商后,暂借大堂休息,直到当天晚些时候的入住时间。之后,曾先生出门找其他酒店,途中偶遇一名同样没找到酒店的中国女留学生,出于好心和为其安全考虑,曾先生将其带回酒店大堂,但被酒店要求离开。再后来,酒店不允许曾先生一家继续在大堂休息,双方发生争执,酒店随即报警,警察到后强行清场,抬人出来到大街上,曾父犯病倒地,曾母在马路上哭嚎,一家人表达不满。
《瑞典晚报》援引斯德哥尔摩市警察的话报道,9月2日确实有记录这次出警事件。凌晨1时43分,“电机青年旅社”打电话报警,表示有3名中国游客没有预订客房,但拒绝离开旅馆。
根据报道援引的警察记录,旅馆的工作人员表示:3名游客在旅馆大堂的沙发上坐着,一开始拒绝交流。后来游客表示他生病了,然而工作人员并不认同他们有生病的迹象,并希望他们尽快离开,游客与旅馆工作人员随即发生纠纷。
“旅馆的工作人员认为,几名中国游客坐在酒店大堂不肯离开,是想一直等到天亮,所以他们才被迫报警请他们离开。”斯德哥尔摩Norrmalm区警察局的警察称。
“电机青年旅社”经理称,“他们订错了日子,而我们当晚已经订满了。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感到很危险,这三名中国游客在言语和肢体语言上都对我们进行了威胁。”
这名经理称,旅馆首先叫来自己的安保人员,但安保人员表示当时的情况已经无法控制,所以最终旅馆才打电话叫了警察处理这个事情。
旅社经理还称,整个事件持续了很长事件。三名中国游客在1日傍晚时分到达的旅馆(9月2日下午14时才能入住酒店)。而旅馆则一直到了晚上零时之后,才决定给警察打电话。(注:报道原文用了kvall这个词形容游客抵达时间,在瑞典语中,kvall一般指18时至22时之间,22时之后则使用natt形容。原文表达报警时间则使用了Midnatt,零时之后的午夜。)
报道援引旅馆经理的话称:“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已经竭尽所能帮助这几位客人了,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几位客人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危险,我们也不能让旅馆的其他客人受到这种情况的威胁。”
对于曾先生一家与酒店在入住上的孰是孰非,网民“逍遥游”表示,曾先生一家的行程安排还是有些问题,带着年迈的父母出去游玩,居然没有考虑时差,第二天下午14时才能入住,结果提前一天而且还是深夜到达。
被扔野兽出没的坟场?
对曾先生所言的能听到野兽叫的“坟场”,有自媒体称,曾先生所谓的“荒郊野外”的坟场,中文名“林地公墓”,于199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距离斯德哥尔摩最中心的皇宫约6公里,距离事发酒店8公里左右。
除了警察在酒店疑似粗暴执法之外,更让曾先生不满的是瑞典警察将其一家人扔到坟场。
北京环球网报道,曾先生称,在车上,警察盘问他们是否是难民,是否想使用暴力,并威胁将其“送到森林和野兽一起”。大概半小时后,警车急停在一个黑暗路口,多名武装警察把曾先生一家推下车就扬长而去。曾先生用手机定位才发现,这里竟是斯德哥尔摩市区十几公里以外的一座坟场。
据曾先生讲述,当时气温不到10摄氏度,周围阴森恐怖,还能听到远处动物的嚎叫,一家人只能围坐在坟场互相取暖。在这里瑟瑟发抖半小时后,幸亏得到途经路人的帮助,他们才得以返回城区。
对曾先生所言的能听到野兽叫的“坟场”,有自媒体称,其中文名为“林地公墓”,于1994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距离斯德哥尔摩最中心的皇宫约6公里,距离事发酒店8公里左右。同时,林地公墓也是斯德哥尔摩地铁绿线上的一站。而且里面设有教堂,可以24小时收容难民。
不过也有报道称,曾先生一家距离被扔位置不到200米处虽有一个车站,但从被放逐的位置是看不到车站的。警察为何不选择放人在车站而选择放在墓地区域?这让人产生疑问。
在一些自媒体描述中,这个墓地“风景如画”,附近“有教堂24小时收容难民”的地方,还特别强调这个地方“距离酒店开车只要10分钟”。
但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这个地方在白天从某些角度看或许可以说是“风景如画”。不过,曾家人被放逐的时间是凌晨2时,墓地在晚上10时之后所有灯都会熄灭,虽然公路两侧还有路灯亮着,但身处其中还是感到阴森可怖,而且没有什么“24小时收容难民的教堂”——教堂下午5时就关门了。这里距离酒店确实只有7、8公里,开车也确实只要10分钟,但是凌晨2时的墓地,作为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去哪里找车?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家人在举目无亲的海外旅游,结果在一个气温只有不到10℃的夜晚,被放逐到这样一个荒凉的墓地旁边,是什么感觉?更何况还有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警方暴力执法or游客撒泼碰瓷?
曾先生称,他的母亲在车上被要求保持反背双手的姿势,由于坚持不住,曾被警察打过。与此同时,曾先生的父亲是被抬上车的,在车上被警察打醒了。瑞典《晚报》援引一名当地目击者的说法称:“中国人分明是在演戏,没有人对他做什么,他就扑倒在地上。”
在瑞典警察带离曾先生一家离开旅店的过程中,曾先生称,警方态度蛮横、粗暴,并对他父亲使用了暴力。不过,瑞典当地媒体和网上也有声音称,曾先生一家在维权求助时过于夸张,有“碰瓷”的嫌疑。
曾先生说,在旅店报警后,他向刚来处置的警察解释了情况,并强调自己是游客并非难民。两名瑞典警察指示旅店保安将曾先生弄出去,曾先生配合着出去了。然后他看到父亲被抬出去,据他母亲说,警察在旅店内先将曾先生父亲从沙发上拽下来,然后倒着将其拖出去,到旅店门口才换成两个人抬着。此时,曾先生的母亲也从旅店出来,并哭着给躺在地上、已经有些意识不清的曾先生父亲喂药。
“这时我已经崩溃、失去理智了”,曾先生承认,当时他就和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样,把背包向地下一扔,然后向前扑倒在地上嚎叫。“我当时没有办法思考这种方式是否妥当,我只是想控诉警察的作为,并向路人求助。”正是在此时,曾先生喊出类似“快来看,瑞典警察杀人了”等话,试图吸引路人注意。
不久后,又有4名警察乘着两辆警车赶来,曾先生一家被分别带上3辆警车。曾先生称,他的母亲在车上被要求保持反背双手的姿势,由于坚持不住,曾被警察打过。与此同时,曾先生的父亲是被抬上车的,在车上被警察打醒了。
瑞典《晚报》援引一名当地目击者的说法称:“中国人分明是在演戏,没有人对他做什么,他就扑倒在地上。”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显示,两名瑞典警察在抬曾先生父亲出旅店时比较斯文。相反,中国游客(曾先生)反是高声哭叫,更在一位女警没有触碰情况下,自己扑倒在地叫喊,高呼警察“杀人”。
瑞典网民对中国游客以及警察的做法也褒贬不一。有网民表示:“(曾先生一家的行为)太好笑了吧,简直是贼喊捉贼。没有演技的戏精。”也有网民表示,“警察完全可以以更好的方式处理这个事情,抬着胳膊架着腿像毯子一样把他们扔出去真的有些过分。挽着他们的胳膊把他们引导出来,就会礼貌的多。”“把中国人就这么扔出去的行为实在太糟糕了。应该允许他们待到第二天早上的。这个行为太恶劣了!作为瑞典人我感到羞耻。这两个女警没做好本职工作。”
警方无过错?
瑞典首席检察官埃里克森回应此事表示,调查已结束,评估结果是瑞典警方没有过错。
“对于这件事,我希望得到瑞典警方的道歉”,曾先生认为,瑞典警察的执法行为不合规、不合理,在他已经表明游客身份且强调父母的身体状况后,依然在深夜被丢到偏僻地方不管。在曾先生看来,即使他犯了错,警察也应问清楚情况进行调解,或带到警察局处理。“为何不顾请求,把我们一家人丢到坟地。”曾先生表示,他要求瑞典警方尽快公开当晚的执法录像以及警车上的录像,并得到瑞典方面的道歉。
曾先生一家遭遇瑞典警方粗暴执法之后,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称,已经向有关方面详细了解了方方面面的情况,并第一时间把这些情况向瑞典政府作了通报,第一时间要求同瑞典警方见面。但快两周过去了,瑞典警方对中方提出的见面要求一直没有回应。中方尤其对此感到不解。中方的主要关切是,3名中国公民在没有违反瑞典法律的情况下为何受到瑞典警察如此粗暴对待?
瑞典首席检察官埃里克森回应此事表示,调查已结束,评估结果是瑞典警方没过错。该检察官称,当出现无序行为时,警察有权将一个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瑞典检方媒体官员吉格兰称,检方只会调查警察是否犯罪,不会讨论其行为是否得当。
瑞典驻华大使馆17日表示,“会指派专门检察官对案件进行独立调查”。
中国游客受辱后为何遭群嘲?
中国游客在瑞典遭警方粗暴对待事件发生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全力维护曾先生一家的合法权益,要求瑞典官方给出合理解释。但中国国内舆情却撕裂严重,一派强烈谴责瑞典警方,另一派则认为曾先生一家先是想占酒店便宜,少订一晚住宿;其后撒泼打滚“碰瓷”,丢人丢到海外。他们支持瑞典警方粗暴执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给想占便宜的无赖一个教训。中国游客在海外遭遇粗暴执法后,为何又被同胞群嘲?
受舆论鞭挞的二次受害者
曾先生称,自己本是一个想孝敬父母带父母出国旅游的儿子,却在一夜之间成为在万里之遥的瑞典遭遇困境不知所措的游客,一个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寻求权益保护的中国公民,一个目前处于舆论漩涡中继续遭受舆论鞭挞的二次受害者。
随着事件的发酵,网上有声音称,曾先生为了节约旅行开支,故意订夜晚到到的航班,有“蹭住”的嫌疑。
北京《中国日报》报道,瑞典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曝出后,不少人指责曾先生为了省钱,带着年迈的父母坐红眼航班、预定便宜的青年旅店,且提前一天到达,试图“蹭住”。随后,曾先生晒出酒店订单,一晚800多元人民币,并不是所谓的青年旅店。深夜抵达酒店,是因为他们原本是9月1日晚上20时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结果瑞典铁路部门毫无预兆取消原定的那班火车,曾先生一家只好赶23时56分到达斯德哥尔摩的火车,因而在抵达酒店时已是2日凌晨零时30左右。曾先生表示,如果按照原计划20时就能抵达的话,就能早些发现酒店预定失误。
对于网上的“碰瓷”说、“撒泼”说,曾先生称,他多次带父母出国旅游,了解国外规则,从未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他为自己在当时表现的不理智行为感到惭愧,但也请大众能理解一个普通公民在举目无亲的国外看到年迈的父母被警察拖拉、虐待时无助的心理感受。
“看到父亲被丢在地上发抖、牙关打颤,母亲崩溃大哭,我当时所有的悲愤、绝望都奔涌而出,我把书包使劲摔地上,俯卧在地上,喊天喊地,但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曾先生说:“我没有到千里之外去碰瓷,这种指控不合逻辑。” 他补充说,如果事发后自己能理智一些,及时向中国驻瑞典使馆寻求帮助,也许问题就能及时得到解决。
曾先生说,事件从9月2日发生至今,他一直很茫然无助,瑞典警察的粗暴对待给他和父母带来的伤害犹在,网络舆论压力更让他们一家苦不堪言。他称,自己本是一个想孝敬父母带父母出国旅游的儿子,却在一夜之间成为在万里之遥的瑞典遭遇困境不知所措的游客,一个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寻求权益保护的中国公民,一个目前处于舆论漩涡中继续遭受舆论鞭挞的二次受害者。
近日,有自媒体宣称,曾先生一家在遭到瑞典警察“暴力对待”后次日仍乐呵呵继续游玩的消息,事后证明这是个恶毒中伤的谣言。其爆料中的图片是曾先生一家于事发10天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游玩的照片。其实,在瑞典遭遇粗暴对待后的第二天,曾先生一家就已经回到了中国。
为何不信同胞?
“我的悲哀不是因为瑞典对中国同胞的态度,而是曾先生一家即使在媒体为自己站队的前提之下,还会遭到绝大多数同胞的谩骂和底毁,人们为什么宁可选择相信瑞典的无辜,却无法相信曾先生单方面的事实陈述和媒体倾向性的报道呢。”
尽管曾先生觉得自己受了很大委屈,但在中国国内,同情他遭遇的网民不是很多。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一项调查显示,认为曾先生一家表现差劲的观点高达32.67%,远高于指责瑞典警方粗暴执法的12.87%。也有9.9%的网民认为中国人不仅不帮国人说话还为瑞典警方洗地,这种行为就是“犯贱”。除此以外,还有5.94%的网民在猜测如果立场互换,曾先生一家是瑞典人赴华旅游发生同样的事情,中国警方会如何处理;4.95%的网民认为不管是曾先生一家还是瑞典的警方,都是有问题的;3.96%的网民认为后续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回应及处理不妥;2.97%的网民认为屡屡发生这种事情,说明中国游客素质堪忧。
自媒体“粉娜聊旅馆”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我的悲哀不是因为瑞典对中国同胞的态度,而是曾先生一家即使在媒体为自己站队的前提之下,还会遭到绝大多数同胞的谩骂和底毁,人们为什么宁可选择相信瑞典的无辜,却无法相信曾先生单方面的事实陈述和媒体倾向性的报道呢。其实在整个事件当中,舆论是利于曾先生的,因为他有了率先发声权,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况且瑞典方面并没有出面做任何的事实澄清。用我们关起门来聊天的方式来审视这个问题,不少网民为什么宁肯相信一个外人,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同胞呢?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反思的。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对秩序的无视和对规则的破坏,形成了民众对国民行为素质的认知,瑞典一事当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曾先生一家人耍无赖,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国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人在维权时最常用的手段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能哭的孩子很多时候获得了率先喝奶权。”
漠视规则成通病?
中国近些年屡屡出现从利己角度出发,漠视规则的公共事件。从高铁扒门到高铁霸座,无不引起全社会热议,让人恨得牙痒。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群体情绪下,才有了此次瑞典游客事件舆论场的撕裂。
微信公号“S的墨镜”表示,提起“中国游客”,中国人自己都有着两极分化的评价,有的不是过分夸赞自己,就是过分贬斥自己,无论哪种,都不太客观。视频中,曾先生一家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模样,不见多少可怜,却一度让人似曾相识。不得不说,以上这种碰瓷撒泼的情况,在中国很常见,“我弱我有理,我弱就得让着我”,成为这一部分人通行无阻的惯用伎俩。
微信公号“一然”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中国社会秩序更多的是人情维系,人情是一种社会文化,人们讲究长幼尊卑。因此在中国,面对同样冲突,民众的解决之道是诉诸人情,打老年人身份这张牌,施加道德压力。而且在中国,酒店与客人被视为强弱关系,酒店逐客而且逐老年人,道德上就先输掉,然后当矛盾不可调和时,中国人倾向自己解决,可能店员或保安就动手了,而不是叫来警察。
在瑞典以及许多西方国家,解决冲突的依据就是法律而不是人情,六十几岁在西方也不被视为老年弱者。因此酒店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的冲突,店员自己并没有动手,而是坚持他们的规则不妥协,同时尊重法律,让警察来执行规则。
与之相比,中国近些年屡屡出现从利己角度出发,漠视规则的公共事件。从高铁扒门到高铁霸座,无不引起全社会热议,让人恨得牙痒。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群体情绪下,才有了此次瑞典游客事件舆论场的撕裂。从某种角度看,这样的撕裂也是中国社会走向更高文明阶段的必经之路。
微信公号“长安剑”刊文指出,曾先生一家遭遇瑞典警方粗暴执法事件曝光之后,有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各方展开探寻,不同的观点、角度让事实不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黯淡,反而逐渐鲜活丰满。这充分说明,互联网舆论场具有对冲功能和自净能力。在信息公开和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充分的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真相越辩越清。
而在声音多元的舆论场中,有一种反思精神值得点赞:这起事件背后,是不是存在着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讲规则的另一面?文章称,反思精神的兴起,必与成熟而负责任的国民精神有关。声援同胞,但也尊重他人;捍卫权利,但也遵守秩序;“帮亲”,但也讲理。在表达情感时看谁是血缘上的“自己人”,在评判是非时则看谁是价值上的“自己人”。面对一个具有“三省吾身”反思精神的民族,其他国家的国民在与之发生争端时难免心中嘀咕:对方贤名在外,是不是自己失了道理?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风范,才是大国国民应有的气度。反思精神,正是网民在辩论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游外游如何维权
曾先生一家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的事件近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如何与国外警察打交道,如何在海外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到欧洲旅游、探亲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一不小心就“躲不了”和当地警察有所接触。这对赴欧的中国游客或当地华人来说,也成了一门“必修课”。各国警察有不同的执法风格、执法力度,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在海外为华人维权的专家就建议,和外国警察打交道时,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遇到分歧时可以多留证据,但切忌大声争辩,更不要对警察指手画脚,以免加深误会,带来更多麻烦。
做旅游攻略应考虑文化差异
大陆央视“新闻纵横”就提醒说,海外旅行不像在中国国内旅行般轻松,毕竟文化、语言沟通都存在一些障碍。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大家在做攻略的时候,一定要把文化差异考虑进去,不要想当然。
曾先生一家被瑞典警察粗暴对待的事件曝光后,中国一些媒体在“讨伐”瑞典警察粗暴执法的同时,也有一些媒体表示,中国游客在海外维权应该注意“姿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曾先生的不幸遭遇也表明,中国游客海外维权不能走“一哭二闹”的路数。
杭州《钱江晚报》一篇评论写道,维权者对维权方式的选择,以及公众对此类事件的不同反应,其实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法治环境的一种判断,诉求需要用合乎法律的方式表达。
早在2013年,北京国际在线 报道称,领保中心处理的近4万宗各类领保案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中国公民自身原因造成的。而在不文明出游的案件中,过度维权行为数量最多。
大陆央视“新闻纵横”就提醒说,海外旅行不像在中国国内旅行般轻松,毕竟文化、语言沟通都存在一些障碍。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大家在做攻略的时候,一定要把文化差异考虑进去,不要想当然。
北京环球网报道,“瑞典警察强调在执法过程中突出程序正义,这本无可厚非,但除了极少数懂得变通的,大多数瑞典警察并不擅长在警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灵活使用自由裁量权,因此执法风格显得略微刻板,从重视情感的中华文化视角审视,瑞典警察执起法来未免显得不近人情。”在瑞典生活近30年的华人刘波这样开门见山地谈起自己的感受。
谈到这次中国游客一家的遭遇,刘波建议,在瑞典出行时因与他人产生冲突引来警力介入后,最好在警察到场后保持冷静,说明事情缘由,并帮助身边的老人、孩子控制情绪,因为哭闹行为易让瑞典警察产生对当下情形的错误评估。
据了解,在瑞典,如果你对警方处置不满,想投诉警察不当执法,警方会在受理投诉后将案件相关信息转至“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为保证调查独立性、完整性不受干扰,该机构归检察机关领导,同时负责处理有关瑞典检方、法院、议会等拥有官方背景的机构及相关个人涉及的案件,并直接向瑞典总检察长负责。但“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仅会就警察执法行为是否符合瑞典法律作出裁决,而不会判断当时执法行为是否恰当。
事实上,瑞典“独立公共检察办公室”对警方争议行为作出合法裁定后仍引起民愤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瑞典《晚报》报道过,2015年3月,一名55岁的土耳其男子被瑞典警方怀疑贩卖毒品,在被收押审问6小时后,因无切实证据释放,但释放地点却是林地公墓,理由是该男子“情绪激动且有袭警倾向”。当时该男子向押送他的警察表明身体严重不适,但警察却向指挥中心汇报完其不存在健康问题后扬长而去。10分钟后,该男子因心脏病死亡。一年后,瑞方调查裁定涉事警员执法过程无过错,引起该男子家人和土耳其裔社群的强烈不满。2017年,瑞典马尔默市一对夫妇正在厨房做早饭,数名武装警察突然破窗而入。后来警方发现搞错地址,然而由于受到惊吓,家庭主妇流产。对此,瑞典警察仅是道歉而已。
瑞典警察机构隶属司法部,现有约3万名警察在职,2015年,为应对恐袭威胁,瑞典警察局开启架构整合,将原先21个地区性警局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本次调整在后续过程中引来争议,瑞典国内一些声音认为调整后警方行政效率不升反降,破案率低迷。在难民危机冲击下,瑞典警力不足的短板也日渐凸显。今年8月,瑞典警方错手将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当成毒贩射杀,最后的解释是“涉事警员资历浅,没经验”。
投诉警察,先收好证据
德国警察暴力受害者咨询中心专家安德莱亚斯称,发生警察不当执法行为时,受害者一定要冷静。首先,应记下警察和警车的号码,找到可能的证人,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证据越多越好。
不仅是在瑞典,在德国,游客要想投诉警察执法不当也不是一件易事。游客要想投诉警察,一定要先收好证据。
德国电视一台“美因茨报道”栏目7月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则显示:九成德国警察不当执法指控不被立案!这份由德国波鸿大学犯罪学家和法学家鲁托比亚斯·辛格尔斯泰恩领导完成的调查报告,分析了2010年至2016年德国检察院相关机构处理的1万多起诉讼。其中,2016年德国检察院共收到2383份针对警察不当执法的诉讼,但最终2132份诉讼没被立案,立案率仅为10%左右。而最后受到检察院正式指控的执法不当行为仅占3%。
在德国,有的华人也有与当地警方打交道的不愉快经历。家住沃尔夫斯堡的黄先生称,去年他到一家电器连锁店买了一台电脑,结果发现是返修机,去店家换了一次还是返修机,于是要求退货,却遭到店主拒绝和辱骂。双方争执不下,店家叫来当地警察,结果警察不由分说将黄先生强行撵出店门,押他到警察局,并盘问几小时。
柏林资深警察马库斯表示,德国和欧洲正处于安全危机中。由于警察工作任务重,经常要加班,加上收入不高,特别是年轻警察月薪一般在3000欧元左右,造成警察队伍人员短缺。因此,如果警察不当执法,高层也不会轻易惩罚。但马库斯也表示,警察执法时有许多规定,民众可以依法监督。他举例说:“如果当事人认为警察行为不当,可在事后投诉。即使只是很小的事情,如警察称呼‘你’而不是‘您’,都可以构成投诉的理由。”
德国警察暴力受害者咨询中心专家安德莱亚斯称,发生警察不当执法行为时,受害者一定要冷静。首先,应记下警察和警车的号码,找到可能的证人,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证据越多越好。
其次,如果被警察逮捕,除姓名等基本信息外,不要再透露任何其他详细信息,其间可致电辩护律师或大使馆等机构。不要被警察吓倒,可以拒绝作出任何陈述,不要签署声明。如果被殴打或虐待,立即去看医生,对伤情进行确认。
近些年,瑞典缘何越来“越危险”了
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已过去20天,瑞典警察究竟有无执法不当,还有待瑞典相关机构的调查。不过,一个不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瑞典似乎变得越来越“危险”了。
9月16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对瑞典的安全形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上大学的时候,了解到的瑞典是一个非常安全、夜不闭户的国家。我到瑞典工作1年来,感受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使馆平均每天收到两起中国游客财物证件被盗抢的报案。”作为北欧强国,在中国老百姓的印象中,瑞典经济发达、社会包容、福利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长期排名世界前列。而现在,除了层出不穷的纵火案,暴力、强奸甚至恐怖事件也在瑞典不断滋生,愈加常见。
当地时间8月13日晚,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多地共约100余辆汽车被蓄意破坏或烧毁,纵火的黑衣青年们还向警察投掷石块等攻击性物品。随后警方确认多名肇事者身份,其中大部分为土耳其移民。其实,类似的蓄意纵火案件在瑞典竟早已屡见不鲜。瑞典民事应急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瑞典国内共有1457辆汽车被蓄意纵火烧毁;2016年,被烧毁汽车的数量多达1641辆。
2016年,瑞典警方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划出了55个“生人勿进”街区,不建议本国公民和游客随意进入。到2018年,“生人勿进”街区已经增长到了61个。除了危险区域的不断扩张,瑞典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恐怖袭击事件也在近年来见诸报端。2017年4月7日,当地时间下午3时左右,一名男子驾驶一辆劫持来的运送啤酒的卡车冲击了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后大街,并且撞进了市中心一座购物中心。这场袭击造成5人死亡,15人受伤。今年1月,瑞典一位63岁的公民丹尼尔在骑车回家的途中,随手捡起了一个“玩具”。“砰”的一声,他被这只形似玩具的手榴弹炸死了。据统计,这已是2014年以来瑞典发生的第39起类似的炸弹爆炸事件。
富有且幸福的瑞典,近些年为何变得如此危机四伏?这或与近些年大量涌入的难民不无关系。
瑞典官方数据显示,仅2015年一年,该国就通过官方渠道接收了16.3万名难民,境内难民总数上升到24万。要知道,瑞典总人口仅仅900万而已。数量庞大的难民,加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瑞典南部的马尔默是全国第三大城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如今,这里被称为“西欧最危险的城市”。当地一位中年男子无奈地表示:“这里有2到3万难民,很多都是从伊拉克来的,他们不工作,只靠政府提供的福利金生活,也不跟瑞典人交流。”“我在这里生活了30年,这里过去是个平和的海港城市,如今却充斥着毒品、帮派、人口贩卖,还有强奸。”马尔默的灾难只是瑞典各地状况的一个缩影。
最近,瑞典政府首次公开承认:瑞典接受的难民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能承受的数量,今后将进一步严格控制接收难民。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在过去几年间,瑞典接收的数以十万计的难民已经对其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形成的“危险区域”在短时间内也难以铲除,对国民内心的伤害更是无法弥补。(瞭望智库)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纽约侨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