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提起堅尼路(Canal St.),都會令人聯想起在地攤擺賣的冒牌皮帶錢包、小販拿著牌子在耳邊竊竊細語「手袋?名錶?」,以及到處都是橫衝直撞的遊客。
但現在,這條昔日的混亂街道已經漸漸發生變化,隨著一些高端奢侈品商店和時尚首飾精品店進駐,布碌崙的時髦人士開始取代熙來攘往的遊客,令堅尼路開始滲出一絲生活品味。
《紐約時報》報道,在堅尼路開設高級珠寶店Foundrae的伯特嘉表示,「我認為很多人一直以來都害怕堅尼路,但現在開始發現這個地區已進步很多。我們發現該區已變得活躍起來。」
堅尼路的發展自有其成功因素:這裡幾乎是每條地鐵線的交匯處,並相鄰市內兩個富有的街區,而且建築風格也與蘇豪區(SoHo)十分近似。
除了伯特嘉的珠寶店之外,豪華家居用品店RW Guild也是打入堅尼路的先鋒部隊,令這區的店舖不再只是出售「我愛紐約」T恤及塑膠青蛙玩具。去年12月開設RW Guild的斯坦德弗說,「我之前也曾懷疑,在堅尼路開店是否一個正確選擇。因為我們始終是一間高檔商店。但我自己作為第三代紐約人,深深感受到這城市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融合。我們想成為這場文藝復興的一部分。」
事實上,早於大約10年之前,已經有藝術家和時尚人立志改寫堅尼路的文化面貌。「堅尼路市場」(Canal Street Market)的始創人、地產開發商張偉昌(Philip Chong)表示,「大約從2010年開始,我們開始見到在商業樓層中出現具有創意的租戶。」他指出,當中包括建築公司Office Magazine、時裝設計師王大仁(Alexander Wang),以及插畫家和攝影師朵荷(Garance Dore)等等,「我親眼見到這些具有創意及帶領時尚的人紛紛湧入」。
在堅尼路長大的張偉昌就看準機會,打造出「堅尼路市場」,以華埠的歷史連繫結合新元素,以吸引更多外來者。
當然,在這場高檔化潮流之中,堅尼路也要解決眼前的挑戰,商業房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CBRE Global High Street Retail副總裁施萊指出,區內街道不夠寬闊,令馬路交通擁擠,加上行人路摩肩接踵,也損害著這一地區的魅力。但他指出,租金便宜成為一大賣點,「堅尼路的租金至少比蘇豪區低10%」,如果以蘇豪區的最旺地點如王子街(Prince Street)來比較,租金更比堅尼路貴多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