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眾議員布朗斯汀(Edward Braunstein)、州參議員史塔文斯基(Toby Ann Stavisky)和市議員李琳達(Linda Lee)在此次活動中帶頭表達了對「克里德莫爾人道緊急應變和救援中心」(HERRC)擴建的反對意見;還有其他社區領袖也加入了抗議的行列。
「紐約市居民聯盟」主席臧東慧雖然沒有出席這次會議,但他最近曾經組織和參加了多個抗議收容所的活動。他對週一的集會表示,這個收容所周邊的華人居民雖然沒有法拉盛和布碌崙八大道那麼多,但還是有一些華人居住的。面對市政府不加商量就增加單身男性移民床位的做法,必須要出來發聲。
「無論是對於當地的民選官員也好,還是當地的居民也好,在沒有徵求他們意見的情況下,就強行在他們家門口建移民收容所或者遊民收容所,他們都是有權利站出來抗議的。」臧東慧說。
在移民收容所問題上,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不久前在對雷哥公園附近開設男性收容所的抗議活動中,有人指責居民們「(對男性移民)沒有同情心」。
對此臧東慧表示,單身男性收容所對當地居民是最敏感的問題,對周圍的老人中心和學校、公園都具有潛在的威脅。
2023年夏天,市政府不顧社區的反對,在王后區東部為男性尋求庇護者建設了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帳篷庇護所。如今,亞當斯計劃在這個收容所中再安置170人。
當地市議員李琳達堅決反對,「政府提議為Creedmoor增加170個床位,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臧東慧鼓勵更多的紐約居民走出來抗議在社區建設移民收容所,上次大學點的遊民收容所,當時1,000人出來抗議,最後就變成女性收容所了;還有布碌崙、中央公園附近的收容所,都有人出來抗議,特別是民選官員都出來了,就都起作用了,最後或者男收容所變成女收容所,或者不了了之。
「這就像拉鋸一樣,看社區和市政府誰強,社區的聲音強大,市政府就會做出讓步,抗議肯定是有用的。」臧東慧說,「如果社區不出來發聲,那自然是沒有作用了。」
所以他鼓勵所有當地有收容所計畫的居民都出來抗議。當然,對於紐約市來說,非法移民問題的根源在於邊境安全和「庇護城市」這兩個因素上面,「所以每次集會人們都喊:關閉邊境!結束『庇護城市』!」
自從移民危機爆發以來,市長亞當斯想要修改「庇護城市」法,但到目前為止在左派市議會的阻撓下沒有成功。
「紐約有800萬人,如果有50萬、100萬人上街遊行,要求結束『庇護城市』,他們會考慮的。」臧東慧說,「所以我們需要更多人團結起來,想法一致地來抗議發聲。」
本報聯繫了市長辦公室要求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