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可負擔住房過往會預留大約一半單元,優先讓原區居民申請入住,被非裔市民入稟控告政策加劇種族隔離,經過長達9年的訴訟後,市政府終於願意達成和解,同意改變分配政策,並向原訴人支付律師費等費用。
《紐約時報》報道,紐約市同意改變可負擔住房單元挑選住戶的方法,以解決這宗拖延多年的民權案件。新措施會減少撥給原區居民的單位比例,由目前的50%大幅減至20%,直至2029年4月,而由2029年5月起,這個比例會進一步下降至15%。市政府又同意向原訴人支付600萬元律師費及其他費用,並向每位原訴人支付10萬元。這宗案件由當初3名原訴人減至只有兩人。
3名非裔女市民2015年入稟控告市政府,要求廢除「社區優先」政策,該政策把社區新建可負擔住房預留一半單位給同區居民申請,原訴人指政策令社區以外的民眾申請單位時遇到不利對待,例如西村逾71%民眾屬白人,非裔人士想申請單元就變得弱勢,指政策違反《公平住房法》及《紐約市人權法》。
案件獲和解後,代表原訴人的反歧視中心行政主管古里安(Craig Gurian)發聲明,指政府終於放棄這項臭名遠播的政策,說明「所有我們的社區是屬於我們所有人」。而紐約市長亞當斯也發聲明,指和解協議容許市政府維持「社區優先」政策,這對全市社區合作增加可負擔住房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