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種新的購物現象在美國華社顯現,那就是「反向海淘」:許多華人從中國大陸購買物品,然後運到美國;在華人眾多的紐約,這一趨勢愈發明顯,從小零件到衣物、食品,慢慢延伸到家具等大件,種類繁多;業者表示,「反向海淘」可能會愈來愈熱,但也有消費者說因為無法退貨而備受困擾。
多年從事中美轉運生意的王經理表示,「反向海淘」大概從2020年開始逐漸升溫,近期更是愈發熱門;而且商品種類也從衣物、食品等小件逐漸發展為家具等大件商品,「家具轉運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一種,美國家具價格昂貴,款式單一,而中國的便宜,款式也有更多選擇,比較好搭配。」他表示,「反向海淘」可能會愈來愈熱,「我們做這行,能感覺得出來」。
已經有多年海淘經驗的于Alyson說,因為海運省下不少錢,「一開始是苦於買不到一些特色物品,比如艾灸盒、艾草還有各類中式茶具,國內買更划算」,於是她從七年前開始,慢慢從中國大陸購物,然後轉運到美國;再後來她又養了寵物狗,「我常常想打扮他們,但是這裡一件狗毛衣要40刀,我也開始從中國買了」。
在紐約讀大學的林小姐說,由於疫情期間無法回國,開始嘗試海淘,「我喜歡Cosplay,但是這裡的衣服選擇少,中國選擇多,而且便宜」;她也買了在這裡難以購買到的中文書和當時出國沒有帶來的蠶絲被,以及一些中國特色的零食,「整體來說,性價比不錯」。
然而,亦有一些海淘者表示他們的經歷與前者不同。吳Hailey說,她對最近反向海淘的衣服,滿意率愈來愈低,「主要問題就是,圖片和實物不一致,比如用料可能差很多,或者碼數不對」,她表示,因為沒法退貨,最後也浪費不少錢。
她表示,還有朋友有更糟糕的經歷,「他們買東西到轉運中心,有的淘寶賣家看到你是寄這裡,就會給妳發錯,或者發質量差的,因為知道你無法退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