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路線均從中央公園開始,行經時報廣場、哈德遜河,跑至華爾街的終點,今年首度更改路線,跑者從布碌崙出發,經過曼哈頓大橋、華埠、沿東河,從東側繞中央公園一周後抵達位於西側75街的終點。在終點線加油的親友團將中央公園擠得水洩不通,更有兩位選手在跑完後不約而同向女朋友求婚,增添溫馨感人氣氛。

華埠居民王志杰已第四次參加半馬,以2小時23分鐘完成比賽。他介紹,最初是因朋友邀請而參加,一周大約訓練一次,「我不像那些專業跑者一樣,我跑步只是希望維持身體健康」,最終目的是希望收集到紐約市五大區半馬的獎牌。

跑步療情傷  與心靈溝通

首度完成人生第一個半馬的林Ray表示,一年前被前女友劈腿,心有不甘但又無從發洩,便用跑步轉移注意力。「剛開始跑步時甚至還一邊跑一邊哭,把自己弄得很像是悲情人物,但跑久了就習慣一邊跑一邊思考,真正與自己的心靈溝通。」地點也從只在家附近跑,變成跑得越來越遠,也越發喜歡跑步。林Ray說,過去他很在乎身邊人對他的想法,但現在他能專注在自己身上,「我之後肯定還會繼續跑,也希望找到的下一個對象也跟我一樣喜愛跑步」。

跑步能減壓 情侶齊上陣

住在長島的楊Amber因沒有抽到名額,18日站在場外替參加半馬的男友馮施博加油。曾參加過史泰登島半馬等比賽的她原本不愛跑步,三年前從學校畢業,進入金融業工作後,因為整天必須坐在辦公室,再加上工作壓力大,於是開始運動,希望能發洩壓力、保持身體健康。「我有嘗試做瑜伽,但瑜伽步調對我來說太慢,當時覺得跑步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買一堆運動器材,屬於低成本的運動方式,就開始和幾個朋友一起跑步。」

楊Amber說:「跑步一開始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運動,但後來發現我更享受跑步的過程和完成後的成就感。」就在她持續跑步一年後,原本多以打籃球為運動、從事房地產業的男友馮施博也因她開始跑步。馮施博說,當天的半馬是他第二個半馬,首次參加半馬時他約2個小時跑完全程,此次進步了6分鐘,以1小時54分鐘的成績到達終點。

楊Amber還說,很多時候她看到非亞裔熱中運動,但亞裔卻對運動興趣缺缺,更因缺乏訓練讓身體看起來瘦弱不堪。「我每次在參加比賽後都會特別去看華人選手的成績,如果華人總體表現好,我就會覺得很開心,讓其他族裔的人不再覺得我們不運動。」而她雖連續三年都沒抽中半馬名額,但仍會維持跑步的習慣,希望有一天能和男友一起參加紐約馬拉松。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
楊Amber(左)和馮施博(右)藉由跑步發洩工作壓力,後來進而迷上跑步。(記者顏嘉瑩/攝影)楊Amber(左)和馮施博(右)藉由跑步發洩工作壓力,後來進而迷上跑步。
王志杰希望能收集到五大區的半馬獎牌。(王志杰提供)王志杰希望能收集到五大區的半馬獎牌。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
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記者顏嘉瑩/攝影)2018年紐約市半程馬拉松18日登場,總共超過2萬2000名來自各地的跑手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