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市長白思豪提出的特殊高中改革計劃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擴展允許與特殊高中分數線相差不遠的學生通過暑期補習進入特殊高中的「發現項目」。當時一些亞裔亞裔團體和學生家長曾經以「發現項目」歧視亞裔為由向法庭提出訴訟,但法官去年九月以亞裔並未受到影響而駁回此案。時過境遷,此案原告方如今只剩下紐約同源會一家,但同源會卻誓言絕不放棄,已於五月提起上訴,並稱如果上訴失敗,計劃提請最高法院審理此案。
「發現項目」原本是教育局為成績與特殊高中分數線相差不遠的學生準備的項目,通過暑期補習幫他們達到特殊高中的入學要求,然後在秋季直升進入特殊高中。白思豪2018年宣布的特殊高中改革計劃中,這一項目被作為改革兩步走的第一步,即三年內將通過「發現項目」進入特殊高中的學生比例從之前的5%增加到20%。但只有家庭收入在本市「經濟需求指數」(Economic Need Index)60%或以上的學生才能最終通過發現項目進入特殊高中。
白思豪的計畫公布之後,同源會以及黃友興、陳軼芳等家長一起向法庭提起訴訟,發現項目影響了亞裔學生的入學機會,是針對亞裔的歧視。這單由太平洋訴訟基金會(PLF)代理的訴訟去年九月被紐約南區法院法官拉莫斯(Edgardo Ramos)駁回,拉莫斯稱「發現項目」實施期間,亞裔在特殊高中學生中的比例仍在上升,因而「發現項目不可能是歧視亞裔的」。
如今,當年列入原告方的一些華人家長因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不再受到「發現項目」的影響,而失去了繼續列為原告的資格,原告方如今只剩下同源會一個。今年五月,太平洋訴訟基金會(PLF)代表同源會提起上訴。同源會創會會長陳慧華說,原告律師這次以開創性的理由申辯,認為「歧視」並非必須針對一個群體,也可以是針對個人,即使發現項目使一名亞裔受到歧視,也是歧視性的。
她說,如果上訴成功,地區法庭將必須重新開案審理此案,而這單申辯將確立歧視相關訴訟的一個重要的先例。如果上訴不成功,同源會和太平洋訴訟基金會決定提請美國高等法院審理此案,屆時此案將於最近提請高院審理的弗吉尼亞傑菲遜(TJ)高中招生案一起,在高院裁決哈佛招生案的背景下,在全國再次引起強烈反響。
另外,陳慧華也指出,「發現項目」是按照全市八所按SHSAT成績錄取的特殊高中最低的分數線來邀請未達分數線的學生參加。但這把所高中分數線差異很大,有的年份可以差出100多分,有時分數線最低的學校錄取的考分最高的學生都達不到史岱文森高中的分數線,也就是說通過「發現項目」送入史岱文森的學生考分可能大幅低於該校錄取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