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公校系統教育理事會(CEC)今年的選舉近日揭曉,眾多參選華人贏得選舉,成為理事會委員,包括很多首次參選的華人。很多近年來一直在推進華人家長加入教育理事會的活動家對此結果感到振奮。家長維權組織PLACE NYC共同副總監朱雅婷說,這次的結果顯示,幾年前由前市長白思豪特殊高中改革激發出的華人參選教育理事會的熱情並不是一陣風,而是已經成為一股新浪潮。
2018年白思豪宣布特殊高中改革後,華人家長在教育問題上發聲的熱情高漲,2019年教育理事會選舉就已經引起很多華人家長的關注,黃友興、陳怡芳、朱雅婷等均在那一年當選。到2021年的下一次選舉時,在保衛特殊高中考試和天才班的運動中應運而生的PLACE NYC首次為16個學區的88名參選教育理事會的家長背書,這些家長共獲得了當年投票總數的三分之一。
今年的選舉中,PLACE NYC背書的參選人中有133名當選,佔該組織所有背書參選人的73%,這些勝選者占到全市教育理事人數的40%。該組織今年背書的參選人有三分之一是亞裔,其中華人37名,這些華裔參選人中有34人贏得了選舉。他們分布在全市13個學區,其中布魯崙20學區、皇后區28學區等學區都有多名華人當選。朱雅婷說,今年的盛況說明,華人家長上台發聲的熱情並非已經勢不可擋,她也希望更多華人家長今後繼續參與,「從SHSAT到天才班,你不自己發聲,別人就會替你做決定。」她說。
紐約居民聯盟負責人臧東慧說,這次選舉過程中,很多華人家人為催票想方設法不遺餘力。很多參選人高票當選,但在一些學區,認同擇優錄取理念的參選人以10票只差勝出,說明每一票都很珍貴,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他也鼓勵華人家長要珍惜自己手中的選票,不論是學區委員選舉還是市議會等選舉。「華人佔比雖小,但只要團結還是能辦成事。」他說。
28學區新當選華裔委員林傑說,這次是他首次參選,結果令人驚喜。他說傳遞清晰的信息,了解自己所代表的人群具體的需求,與更多人建立廣泛連結是他在這次參選中總結出的經驗。他希望通過教育理事會的工作,為更多家長創造參與教育的機會。「不論你現在參與度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再往前走一步都有實際的意義。」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