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碌崙華裔聚居的市警62分局轄區,近來成立身分盜竊案件最嚴重的社區,幾乎每周有華裔成為受害者,損失數以千至數十萬元的款項,布碌崙檢察官甘沙樂(Eric Gonzalez)5日率領多名資深助理檢察官到賓臣墟主持一項如何避免成為身分盜竊受害者講座,向社區面授機宜,避免案件繼續發生。
甘沙樂說,不幸的是新移民一直是欺詐案件的往涉及案件者又是來自同一社區的人士,因為這些匪徒和受害者講同樣的語言,文化背景相同,了解社區,很容易受到受害者的信任,可輕易得到他們的個人資料,而受害者又往往是耆老。
他勸請耆老們不幸成為受害者後一定要向申訴,他易個人經驗為例,其8旬母親曾被欺詐,卻因種種原因,例如感到羞恥而沒有立即透露,但他苦心勸勉耆老們他們是無辜的,不應有任何羞恥的心理,否則就被匪徒利用了,同時,受害者及時求助,絕對有助執法當局追查。
布碌崙3檢察署移民事務主管李奧絲(Gloria Rios)向參加這項在布碌崙松柏之家社區服務中心舉行的講座上,向超過百名與會者講述了如何避免成為身分盜竊之道,她指出,根據統計,全美每三人中便有一人可能成為身分盜竊受害者,被騙走的款項後在數以千元以上。
她說,民眾對一些擁有個人資料的證件必須慎重處理,這包括銀行出納卡,個人信件,身懷的錢包背包,例如在銀行存提款後對出納機傳送出的收據,以及收到的銀行月單等不要隨意丟棄,因為這些個人文件上擁有很多個人的資料,隨時可被不法之徒濫用。
她說,近來最常發生的欺詐間涉及社交媒體,從whatsup和微信,這些社交媒體的登記使用者遭數十億以上,這些使用者都可能成為受害者,而最普遍的欺詐手法是冒稱是友人,佯稱他們的個人資料丟失需核對等,騙取個人的資料。
賓臣墟62分局轄區最近曾發生民眾的手機Sim卡被撤換後,取得個人資料再從銀行盜取存款,其中一家律師樓因此被盜取了30萬元,官員指出,不少欺詐者通過受害者的手機帳單中獲得個的資料後,聯絡手機公司提供受害者的資料佯稱丟失了電話卡,從新取得全新的Sim卡後,再根據這些新的資料到銀行盜款。
甘沙樂也宣布,他對社區內頻生的身分盜竊案件十分關注,他已在松柏之家社區服務中心為人檢署特使(Ambassador),方便民眾獲得防範資料,不幸成為受害者後也可到該中心求助,賓臣墟松柏之家社區服務中心位於15大道6915號,電話是1(718)621-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