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嗎?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在1564年這一天出生,也在這一天去世;西班牙文學大師、「唐吉軻德」的作者塞萬提斯(Cervantes)則在1547年的這一天去世。400多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定4月23日為世界閱讀日與版權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也有些國家稱為世界讀書日、世界圖書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希望藉著這個象徵世界文學的日子,向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和兒童)推廣閱讀和寫作。
另外,書與4月23日的關聯,還有一個浪漫的故事,也就是西班牙的「聖喬治屠龍紀念日」。傳說聖喬治在屠龍救了公主之後,摘下玫瑰花送給公主,作為愛的禮物,公主也回贈象徵知識和力量的書籍。因此每年的4月23日,情侶會互相贈送花與書籍,西班牙到處都充滿花香與書香。
在美國,4月是詩歌月也是世界文學節,圖書館會舉辦推廣文學、介紹作家等多項活動。
每年年底或翌年年初,全國各大公立圖書館都會發布最受歡迎書籍,與紐約市的多元化不符的是,這些榜單僅統計英文書籍,無法窺見移民讀者的偏好,位於當地鬧市的皇后區圖書館法拉盛分館,是全系統中文資料最多的社區圖書館。副館長邱辛曄首次分析2022年度的中文書刊及影像資料的借閱情況,投射後疫情時代華人的精神需求。
童書、小說 最受歡迎
作為在1998年開放的單個社區圖書館,法拉盛圖書館每月均會購買數百種由中國及港台出版的書籍,同步出版業界。
2022年是新冠疫情後皇后區圖書館全面開放的第一年。過去數年,圖書館經歷了閉館、網路借取及正常重開的數個階段。去年的圖書流通量終逐次回升,趨於穩定,達到疫前的流通水平。
去年前十名的中文圖書,由豆瓣網僅六人標記「讀過」的「上海娘事」領銜,故事以八位縱橫十里洋場的高級交際花為主線,訴說半個世紀前在老上海發生的一樁毒殺案。
知名武俠作者黃易的代表作「日月當空」和「尋秦記」,以及以文物歷險作為主題、由瀋陽唐伯虎所著的「國家寶藏」四部曲,則分別囊括第二、三、四名。
排名第五、第六、第七,為繪圖文本形式的童書「紅樓夢」、「西遊記」,以及兒童百科認知圖典「水果」。
第八、第九、第十,則為三毛親侄女陳天慈的回憶錄「我的姑姑三毛」、嚴文井主編的「世界童話畫庫」以及「邱會作回憶錄」。其後90本圖書中,羅曼史言情小說,則占多數。
除童書以外,故事性強的通俗小說、言情小說及歷史傳記,均受華文讀者的喜愛。海外讀者對中華文化與政治名人的蹤跡,也向來有刨根問底、業餘考據的興趣。多年來一直保有固定讀者的言情小說,通常為叢書與多卷本,它們閱讀輕鬆,代入感強,在近幾年也與爆火的電視劇互相支撐,流行度也水漲船高。
從集體無意識的層面來說,2022年是走出疫情陰霾的轉折年,就像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分館及教育主任所說,今年借出的書籍,都是精采的故事,它們邀請讀者從日常生活的喧囂中抽身而出,來到新的時空,與有趣的人一起做新奇的事。
也正如皇后區圖書館的首席圖書館員所言,今年是多年來非虛構作品首次落選。而「神祕、驚悚、浪漫、奇幻、歷史」,是最受歡迎的小說元素。
看來,無論是哪一方的讀者,在特殊的困頓時期,都需要從精神上與現實短暫切割,躋身非凡的故事之中。
雜誌光碟 借閱者多
令人意外的是,在法拉盛圖書館,前100最多借閱的圖書資料中,影像資料占據約50%。
由甄子丹、謝霆鋒主演的動作大片「怒火」,獲得最高借閱205次,香港愛情懸疑電視劇「解決師」借閱184次,古裝懸疑劇「開封府傳奇」,借閱180次。
「這個統計也可以說出乎我的意料。」邱辛曄說,「由於手機觀看、無線電視以及各種中文網的普及,多年前曾最『獨家』的中文光碟借閱量,已經輝煌不再。本來以為會更差,但統計說明,還有很多讀者借閱中文光碟。」
如果不分中文圖書資料的種類,雜誌及影像資料則占主要鰲頭。
一份雜誌不同期的借書總數量,囊括法拉盛圖書館借閱榜單前十。借閱率最高的五本雜誌,分別為2667次借閱的「讀者」、1521次借閱的「快樂廚房」、1339次借閱的「讀者文摘」、943次借閱的「傳記文學」以及893次借閱的「明報月刊」。
從讀者口味上來說,這與圖書的借閱種類符合:通俗實用、或承載歷史傳記。此外老牌、品牌性強的雜誌,也依舊受到讀者關注。
中英文雙語教育,一直以來都是華人家長的教育中心,雙語類有聲童書,也同樣受到追捧。
邱辛曄指出,圖書館採購部為有中文圖書資料的20至30個社區圖書館購買這類圖書後,廣泛得到正面反饋,繼而擴大購買及推廣雙語兒童有聲書籍。

嚴肅社科人文 讀者也愛
儘管上述的統計表明,嚴肅類的社科人文著作並不被普遍閱讀,但根據邱辛曄的觀察,安靜的圖書館,是吸引書蟲的聖地,在法拉盛圖書館三樓,埋首閱讀中文書的讀者也尤其多而專注;他們的閱讀面與閱讀量,雖無從在統計數據中顯現,但作為圖書館人員,他有時採取主觀觀察的方式獲得某些印象:閉館前,員工收拾桌面上留有的圖書,準備次日整理,重新上架。而其中大量的書籍,正是嚴肅的歷史、社科、人文與傳記類,「這一類書籍的任何一本被讀者借閱,都是作者的幸運」。

「一般而言,新購買的圖書,在五年之內,平均每年有五次以上的借閱,應該是『物有所值』了。」他說,法拉盛圖書館的中文書籍影像逾10萬種,這也拉低了單本書籍被借閱的平均數量,「作為圖書館管理員,我希望更多的華人讀者前來借閱,使物有所用,用得其所。高借閱量也為圖書館投入更多資金、購買更多種類書籍提供了依據。
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是服務讀者,而這種服務和品質,很大程度上是由社區和讀者需求驅動的。公共圖書館目的是書籍影像流通,而並非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