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陈倩雯:从草根运动到首位华女市议员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1-12-31 12:48:15 ]

華埠社會運動與華人女性從政先驅 早期積極爭取可負擔住房 社區監獄案卻將她推上輿論浪尖

大紀元12月30日專訪市議員陳倩雯,除了同讀者一起了解陳倩雯擔任市議員12年來的心得,也有陳倩雯對於社區關注的兩橋社區高塔豪宅案與社區監獄項目的回應,以及她對年輕人積極服務社區的正面評價與期盼。

明年1月1日,陳倩雯將離開市議會,她受訪時表示目前暫無特定的退休計劃,但首先要做的就是喘口氣放鬆。

2014年,陳倩雯連任紐約市議員。
2014年,陳倩雯連任紐約市議員。(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提供)

從政學習發聲與妥協的藝術

市議員陳倩雯是市議會老年委員會的主席,也是市議會的住房與建設委員會、消費者事務與商業執照委員會的一員。

2017年,市議員陳倩雯拜訪老人中心。
2017年,市議員陳倩雯拜訪老人中心。(市議員陳倩雯辦公室提供)

她在擔任三屆市議員期間,提了數個與老年人、住房以及族裔平等有關的議案,其中她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是2019年的「反年齡歧視法案」(Int 1693-2019)以及去年通過的「租屋無鉛法案」(Int 0873-2018)。

對於「反年齡歧視法案」,陳倩雯認為:「經過多年的組織,專注於打擊對老年人的歧視,我能夠讓這座城市也專注於為老年人進行勞動力培訓,幫助那些重返就業市場的人,也幫助那些正在工作的老年人,我需要升級這項技能,因為通常當你去就業中心找工作時,(發現)他們從不關注老年人口。」

每項立法從提案、議會通過法案到最後市長簽署立法,每一個環節都是關鍵。陳倩雯坦言從政後的最大挑戰,就是學習與其他市議員合作;而這也是她在市議會中成立「進步黨團」(Progressive Caucus),並加入市議會非洲裔、西語裔和亞裔黨團(Black, Latino and Asian Caucus)、女性黨團(Woman’s Caucus)的原因。

陳倩雯說:「我認為尊重、合作和建立聯盟很重要,因為我只是51個市議員中的一員。所以在任何項目中,你要能達成共識,那麼你得學習妥協的藝術。你不能只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你必須妥協,得聽取所有不同的觀點。但最終,因為我是選民選舉出來的市議員,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

提案結果不能面面俱到,反對聲音時有耳聞。陳倩雯直言:「總是有人不支持這個或不支持那個,這聽起來壓力很大,很多的妥協;我嘗試與人合作,但我最終明白不能讓每個人都開心。」

兩橋社區高塔豪宅與社區監獄

2017年前後,陳倩雯在尋求連任之際,積極推動蘇域柏公園(Seward Park)附近的「飛躍艾塞克斯」(Essex Crossing)項目,在地蘭西街(Delancey St)與艾塞克斯街(Essex St)的交口打造了超過500套永久性的可負擔房和老年住房,其中的住民多是華人

但是在最後的任期內,陳倩雯卻遇到了民間的兩大批評聲音:兩橋社區的四座高塔豪宅開發案以及華埠社區監獄項目。

對於前者,陳倩雯維持過去的說法,僅表示她當時與曼哈頓區區長高步邇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開發商一定要通過統一土地使用審查程序(ULURP),雖然訴訟結果不盡人意,但開發商仍需要回饋社區一定比例的可負擔住房。

至於已經確定在明年動工的華埠社區監獄,陳倩雯則直言:「建設社區監獄並關閉雷克島(監獄)是正確的做法。因為新設施會更加人性化,我們會有地方幫助被拘留者,讓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而家人、律師更容易探訪他們,讓他們更容易上法庭。」

同時,陳倩雯表示附近的老人中心將會保留,美國華人博物館(MoCA)與哥倫布公園也有市府補助。

陳倩雯指出,紐約市就是打算興建社區監獄或相關設施,「但與此同時,我們會與任何建築項目中的城市機構和開發商合作,以確保居民的權利最大限度地受到保護,並減少對社區的影響。」

至於候任市議員馬泰反對社區監獄卻贊成關閉雷克島監獄的矛盾態度,陳倩雯不置可否,僅表示:「他會學著辦。」(Well, he’s gonna have to learn it all.)

「社區監獄與關閉雷克島(監獄)是木已成舟」,陳倩雯說,「它會繼續前進。最重要的是我們得確保民眾知道施工時間表。」

肯定年輕人對華埠社區的回饋

陳倩雯九歲時隨家人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她在紐約唐人街長大,與唐人街的草根組織有著深厚的連結,大學時還幫助成立亞平會(AAFE)。細數陳倩雯投身社會運動與從政的時空歷程,她從沒離開過華埠。

目睹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立各種非營利組織幫助華埠重振,如唐人街冰箱、反亞裔仇恨壁畫、免費派餐與募款,陳倩雯認為這具有積極的意義,顯示「年輕一代正在回歸」。

陳倩雯說:「我在唐人街長大,我很小的時候就參與了社區服務,並成立社區組織。有些人說:『哦,華埠要消失了』。不,華埠將永遠在這裡,而且會因為年輕一代的回歸而更加強大。」

陳倩雯進一步補充:「當你想做出改變,你可以做出改變,但你必須了解事實,找到真相。不要只是道聽途說,因為很多時候,它們並不是正確的信息。」

身為華埠社會運動與華人女性參政的先鋒,陳倩雯樂見後輩對社區的熱忱投入。「他們想要服務社區,因為他們覺得華埠是他們的一部分。而且我也看到華埠有很多新業務正在開展,讓年輕人在華埠開闢新業務,我認為華埠的未來會是光明的。」

上一篇:2022报税季节来临 国税局推出三大服务
下一篇:移民局第九次因疫情延長補件回复期限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