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管警方一再提醒警告,但在布碌崙的華人社區近周又有來名華裔在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投訴卻成了受害者,兩名居住在賓臣墟區的華裔男女更分別被騙走高達39萬和10萬8000元的鉅款,令警方關注。
警方紀錄顯示,本月16日一名居住在該區23大道夾88街的64歲許(Sze,譯音)姓華裔男子到警局報案指,他在上月26日在網上認識的男子,對方表示加密貨幣目前已成了最易投資牟取暴利的方式,建議他也參與。
受害者指稱,對方後為他設立了一個比特幣錢包(Cripto Wallet),他在對方遊說下多次進行投資,總共39萬元,數日後發現其在戶口上的錢已不翼而飛,驚慌失措下立即和對方聯絡,卻已無法再聯絡上。
警方紀錄顯示,另一名報住該區西1街17X6號的40歲華裔女子也成了受害者,她在微信上認識的一名男子後輕信對方美言指,可協助她通過在加密貨幣投資牟取暴利,結果接二連三進行匯款投資,而損失了總達10萬8000元的存款。根據受害者到警局報案指稱,她是於本月1日在微信上認識了一名微信帳號是SF209988US的男子,兩人多次聯繫後,對方對她說,自己是一名投資顧問,可協助她通過在加密貨幣在短時間內賺取厚利。
受害者不疑有他將一筆10萬8000元的存款通過電匯傳送給該名在三藩市的男子,不久後她發現該名男子指示她在一個叫CKCOIN開設的戶口突然被封鎖,她通過維修和對方聯絡時,對方表示她必須再投資3萬元,被封鎖的戶口才可被重新開放。
受害者這時相信自己已上當而沒有再匯款給對方,在連番多次通過短訊要求對方退款不成後,她於本月18日到警局報案,並將擁有的證據交給警方,包括兩人的短訊紀錄等。分局正在調查這兩宗詐騙案。
華女銀行逾兩萬存款被盜
另一方便,賓臣墟區也有另一名華裔女子成了身份盜竊案件的受害者,受害者報警指稱,其一個花旗銀行的存款戶口被人盜款,一筆高達2萬2000元的款項被一名叫Tyler Bishop的人轉入一個美國富國銀行的戶口。
36歲的受害者在家人陪同下到警局報警稱,她完全不認識該名男子,也不知道對方如何能成功將其款項調走,她聯絡銀行後被指示到警局報案後將紀錄交由銀行,以便和執法當局一同調查。
同樣於本月16日也有另一名23歲的華裔女子到警局報案指,她的一張花旗銀行的萬事達出納卡(Mastercard Debit Card))被人盜用,導致她的一筆5000元銀行存款被人盜走,受害者指稱她從未丟失信用卡。
而在本月18日另一名居住在賓臣墟的18歲華裔女子也到警局報案指,她於16日在家時家中有人致電其住家電話威脅稱,她涉及了一宗身份盜竊案,指示她必須迅速通過購買禮券卡(Gift Card)處理。
受害者為了洗脫罪名,在驚慌中根據指示購買了價值3800元的禮券卡,通過電話和電郵將禮券卡資料提供給對方,受害者隨後才驚覺自己可能已上當,但已無法再和對方聯絡上,便到警局報案.
本報記者陳裕光紐約報道
隨著科技發達,網絡社交在全球無遠弗屆傳播,投資加密貨幣,偷竊與網上藝術品銷售詐騙等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受害人數三級跳上升,皇后區檢察官卡絲在每周網誌提醒民眾,在投資前時必須小心謹慎,對本身投資有詳盡瞭解和風險,提防騙徒利用虛假訊息詐騙投資者。
卡絲強調重拳打擊涉及加密貨幣網絡詐騙罪案,要求懷疑投資加密貨幣受害者舉報,皇后區檢察官辦公室有網絡犯罪專業小組幫助受害者。
卡絲指出,今天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從休閒社交媒體活動到遠程工作時間,甚至遠程醫療就診。隨著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受歡迎,技術也已成為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卡絲又指出,為確保皇后區居民的安全免受實地犯罪交易的侵害,皇后區檢察官辦公室隨時準備追究那些試圖從數字行業非法獲利的人的責任。
皇后區檢察官卡絲表示,皇后區地檢處上周對網絡站顧問的重大盜竊提出指控,罪名是涉嫌竊取3,000多個非同質代幣 (NFT) 的在線銷售收益。被告為他的兩個客戶設置了數字藝術品的在線銷售,然後據稱將近233,000美元的SOL加密貨幣轉移到他的個人數字錢包中。
地檢處網絡犯罪部門打擊犯罪
卡絲稱,皇后區檢察官辦公室創建了網絡犯罪部門來處理此類涉及加密貨幣、NFT和添加到區塊鏈的交易的獨特案件。經驗豐富的助理檢察官使用所有可用的數字和傳統工具來深入今天生活的虛擬世界,並確保為所有犯罪受害者伸張正義。
皇后區檢察部門除了對加密貨幣盜竊的指控外,網絡犯罪部門還處理有關網絡詐騙、不當數字內容、對未成年人的掠奪行為和身份盜竊的投訴。
卡絲呼籲,若果在加密貨幣和網絡交易懷疑是受騙的犯罪受害者,可以致電 皇后區地檢處1(718)286-6673或發送電子郵件至MajorEcoCrimes@queensda.org與皇后區檢察官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