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使用者低齡化的趨勢,不少孩子可能在上小學和中學時就有了自己的智慧手機,專家建議家長們在決定何時給孩子手機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成熟度和負責任態度、以及實際需要,不要僅僅迫於孩子周圍同學的同儕壓力,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導師和「保鑣」的作用。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網站指出,2016年研究公司Influence Central一項民調顯示,如今孩子平均開始擁有自己第一部智慧手機的年齡為10.3歲,低於2012年的12歲。目前對於何時給孩子使用智慧手機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這主要取決於孩子的成熟度和他們對事情的負責任態度,不過一般建議的年齡是在13歲;家長們還需要認真考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手機,如果家長經常無法監督到孩子,孩子也需要自己單獨行動或去參加一些活動,或是時常想聯絡家長卻無法聯繫上時,家長們可考慮給孩子一部手機。
許多家庭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會遵循每天30分鐘至一個小時的原則,等到孩子成長至青少年時期再逐漸延長至一個至兩個小時,並且電子產品主要用來是做作業或玩教育性的電遊、利用社交媒體的全球網路來合作做有趣的項目、或是利用網路來學習編程和個人興趣愛好相關的東西。
還有一些家長倡導等到孩子八年級時再給他們智慧手機。根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住在德州奧斯汀的家長雪娜(Brooke Shannon)是「等到八年級」(Wait Until 8th)運動的創始人,現在該運動已經擴展到全美,支持該運動的家長可以簽字宣誓不會在八年級之前給孩子買智慧手機。
雪娜指出如今給年幼孩子智慧手機使用的同儕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孩子甚至在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使用最新的蘋果手機,而很多家長也不得不「屈服」於孩子,因為孩子身邊周圍的朋友都在使用智慧手機,他們不想讓孩子感覺落單。
專業組織和專家還建議在孩子使用智慧手機時,家長們要掌握好尺度。根據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網站,雖然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並沒有給出使用智慧手機確切年齡的建議,但指出家長們應該限制和監督孩子花在電子屏幕前的時間,並建議父母們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移動產品的行為和習慣。還有專家擔憂父母如果太過極端
禁止孩子使用手機也不利於他們的社交發展,因為手機畢竟已經成為青少年彼此交流的一種方式。
在判斷孩子是否足夠成熟擁有自己的智慧手機時,家長可以考慮這些因素,根據「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網站的建議,這包括孩子是否有顯示出負責任的態度,比如會告訴家長自己外出,是否有按照約定時間赴約;是否有經常丟東西的習慣,比如書包或是作業夾子;是否是出於安全考慮要給孩子一部手機;手機是否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跟朋友們聯絡社交;他們是否會在課堂上傳短訊或是利用手機來干擾他人;是否會遵守家長設定的手機通話時間和程式下載限制;以及是否能妥當的使用手機短訊、拍照和視頻功能,不會去騷擾他人。
還有專家建議如果家長們不確定現階段給孩子智慧手機,可以先給他們一部基本的簡易手機,只要能打電話和傳簡訊即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網站指出,家長們也可以先給孩子一部傳統手機使用,等到他們成熟一些時再換成智慧手機,因為智慧手機使用起來會容易上癮,可能會干擾學業,過早使用可還能會讓孩子陷入網上霸凌、遇到不良網友和傳收性短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