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估计有人会纳闷了,“现在的一百万,十年后当然还是一百万啊!”
看起来这像是一个1+1的问题,简直是多此一问嘛。
但是有经验的人应该看出来了,小钱想说的是通货膨胀。
说起通货膨胀,有人可能觉得过于学术,听着还有点陌生。但是换成另一个词,你一定会觉得无比亲切——物价上涨。
不管你是经常买买买的购物达人,还是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对物价上涨应该都有切身感受。
最近天气开始变热了,小钱经过家门口的时候,偶尔会买个雪糕吃吃,小钱清楚的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冰棒只要一毛钱一个,好点的雪糕也只要五毛钱一个,但是现在两元以下基本上买不到什么雪糕了,一个蒙牛的脆皮雪糕要卖到四五块。

这样粗略算下来,短短十几年时间,物价就上涨了三五倍的样子。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万元户”还是个响当当的头衔,简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词,那个时候米价是一毛四一斤,肉价是九毛五一斤。
六十年代末的最低工资是36元,看一场电影学生票最低价是5分,现在学生看一场电影最低也得10元,翻了整整200倍。

八一制片厂老电影《地道战》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的物价,再和现在的物价对比一下,肯定会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别的国家未必这样。
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漫步华尔街》一书中,作者专门研究过通货膨胀的吞噬作用,美国1962年好时巧克力和《纽约时报》的价格都是5美分,但是到2014年,好时巧克力的价格是1美元,翻了20倍,纽约时报的价格是2.5元,翻了50倍。
物价上涨并不是一种例外情况,而是一种普遍情况。
通货膨胀就像一把无形的刀,不管你看不看得见,它都在暗中影响你的生活。
可能你现在觉得自己很富有,似乎一辈子不工作也不用愁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哪怕是维持同样的生活水平,你花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而你剩下的钱,购买力又越来越低,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成穷光蛋了,然后长叹一声:“钱都去哪儿了?!”

钱都去哪儿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任何一个严肃的投资者或者是对自己将来负责的人,都不应该忽略通货膨胀的影响。
为了让大家对通胀有个清楚的认识,小钱来给大家计算一下,你现在的100万,在十年后将缩水到多少。
算法一:75万元
根据统计局数据,22年来中国的物价总体上涨为原来的1.88倍!平均下来,过去22年,中国每年的物价上涨幅度为2.9%。
不过呢,统计局的数据可信度一直不咋地,你懂的……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按照这一数据继续下去,10年后物价将上涨为目前的133%,换算一下,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75万元。
算法二:46万元
用真实的物价水平来计算,中国当前的实际物价相比1995年底上涨至5.44倍,这样算下来每年上涨8%左右。
用这个数据来估算,2028年初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2.16倍,这样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6.3万元。
算法三:22万元
1995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广义人民币供应量大约是6.075万亿元,今天已经变为167.68万亿元,折算下来,广义货币数量变为1995年底的27.6倍。每年的增长率大约是16.3%。
用这个数据来估算,2028年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4.52倍,换算下来,今天的100万元,到2028年初,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2.1万元。
算法四:62.7万元
过去五年真实通胀率的平均值为4.78%,按照过去几年的真实通胀类比,2028年中国的物价将上涨至目前的1.595倍,换算下来,相当于今天的62.7万元。
那么如此算来,现在的100万元人民币,等到2028年初:
1)相信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它相当于今天的75万元;
2)追求真实购买力的话,相当于今天的46万元;
3)想追上印钞速度的话,相当于今天的22万元。
4)按照真实通胀类比,相当于今天的62.7万元。
如果十年之内,国家不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不出现异常,那么十年后,你现在的100万大概率是会缩水到46万到63万之间,取个平均的话,差不多会在50万出头。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短短十年,100万就缩水了一半!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了——
问题一、这个通货膨胀会一直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历史上有些时间,价格相对稳定,但是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是一直存在的。
而且一般来说,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水平也会越高,就目前来看,我们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相当高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低一点,差不多在2%-3%之间。
问题二、为什么有些东西的价格反而降了?
有些人可能注意到了,你说通货膨胀,但是为什么有的东西价格不但没有涨,反而越来越便宜了呢?
最明显的就是电子产品,十几年前一部手机,当时还叫大哥大,可能只能用来打电话,都得一两万,抵得上普通打工者几年的收入了,但是现在,一部能够拍照、播放音乐和视频,功能齐全的手机,也只要一千来块,这又怎么解释呢?
我们知道,价格是由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电子产品因为技术越来越成熟,成本越来越低,供给越来越充足,甚至是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当然会越来越低了。
在电子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是由因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它说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