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著名雕刻家吴为山 为民立碑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0-09-01 18:59:30 ]

 “今天,我很高兴接受《中国社会报》的采访。因为《中国社会报》有两个很好的关键词: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社会。我们艺术工作者为时代造像,为人民立碑,目的就是要让社会的美育教化,成为蔚然成风的社会风尚和时代潮流。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情,也不能仅靠艺术家来传播;崇尚艺术欣赏美,应该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所以要通过很好的媒体来做广泛传播。”8月5日下午,刚下过一阵急雨,闷热的天气透出了凉爽,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中国雕塑院吴为山工作室,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

  减法·加法·乘法

  记者:雕塑离人很近,又离人很远。这几天,我特地向报社同事、外地文友和我的家人,总共十几个人吧,做了一个关于雕塑是什么的小型“民调”。多数反馈是,旅游时看到国内国外很多美的雕塑,有的令人震撼,有的使人感动,并且还跟它们拍了很多合影,但究竟什么是雕塑,这个……都有些含糊,有点说不好。带着这个问题,想请教吴先生,什么是雕塑?或者说,雕塑的本质是什么?

  吴为山:雕塑,就是雕塑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在空间建立起一个永恒的形体或曰造型。这个造型是有灵魂的,就是在形体里要注入灵魂。这个灵魂,就是艺术家对人与社会乃至世界的认识,对人的感情的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艺术最美好的寄托。雕塑是艺术家通过造型形式的语言,向历史的时空、现实的时空所奉献的一个符号。雕塑与绘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立体的,它在多维空间里都可以展示其魅力。

  从雕塑艺术的创作方法来讲,它做的是加减法,雕是减法,塑是加法。雕的过程,是删繁就简的过程,是减法,减去那些不该在雕塑的形体、雕塑的本体、雕塑的灵魂里所应有的东西,减得只剩下筋骨、灵魂。雕,基本是在硬质材料上做文章,比如木头、石头等等,它是不可添加的,是要挖掉的、刻掉的、减去的。这就要求雕塑家意在笔先、成竹在胸,内心世界里预先就要有一个完整的美的形式,所以在创作的时候要非常果敢果断,敢于把那些不应有的东西拿掉,正如米开朗琪罗所讲的“从石头中解放出生命”。而塑的过程,就是添加的过程,是加法,加上原本属于作品的那部分。一般用石膏、泥巴等可塑的材料进行塑造。在无数次的、不断的塑造过程中,雕塑家把自己的感觉、感受、感动、感悟塑造进去。

  总体来说,雕塑是加法和减法的结合,有时候会加一点,有时候会减一点,最后去芜存菁,去粗取精,留下纯粹的精神世界,以展示其本来的永在。正是由于雕塑创作方法论的加减法原因,使得它的精神含量不断地增加,扩散,放大,所以从它的文化传播意义上来讲,又是一个乘法,有时候甚而呈几何级数增加,达到无穷大。这就是文化与精神、与艺术融为一体所达到的最大值。

  跳跃·跨越·超越

  记者:没有内在的真理性,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雕刻的语言,既是诗性的,也是哲学的。伟大的雕塑作品,是从大理石上凿出哲学,是在青铜上锻炼诗句。米开朗琪罗是杰出的雕塑家、画家,也是诗人,他写过大量的十四行诗。罗丹是天才的雕塑家,也是诗的迷者,他很多作品的题目,就是让好友——小说家雷翁·克拉代尔随手翻开雨果或波特莱尔的诗集朗诵,偶有打动他的字句,便说:“这名字好!”罗丹的雕塑《我是美丽的》,就是借用波特莱尔诗句命名的。小克拉代尔在他所著的《罗丹》一书里说,罗丹具有“尖锐的洞察力和诗人的秉赋”。中国更是诗的国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是四千年前舜帝的话。吴先生在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中,谈到从小背诵唐诗,谈到喜欢李白、杜甫。您有一部书的名字就叫《雕塑的诗性》。所以很想向您请教,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即民族文化根性——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还有孔孟老庄等圣贤哲人,对您的雕塑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吴为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她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从时间的意义上来讲,五千年连绵不断;从空间的意义上来讲,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广阔纵深;从文化的多样性来讲,她有五十六个民族,从海洋文化到龙的文化,到草原文化或者说游牧文化,还有我们今天提出的森林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在不同的生活情景、地理环境、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具有巨大的丰富性与深厚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我的创作影响——换言之,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识,是从对黄河与长江的认识而深化的。中华文化就像黄河与长江,从她的上游发源滥觞,中游吸纳壮大,直到下游滔滔滚滚汇入大海……决定了她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特质,体现了她伟大的包容性和不息的创造力,海纳百川,吐故纳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从文字的表达上看,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点,是她的诗性——既有意境,又有理想,还有简洁而经典的诗句来支撑。这种诗性,不仅体现在诗歌里,还体现在造型艺术里,以书法和雕塑最为典型。中国的雕塑,从原始时代的雕塑到历代所留下来的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间雕塑,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造型艺术方面的创造智慧和美的发散。从磁山文化、红山文化、三星堆文化,到秦始皇兵马俑,再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以及北魏乃至唐宋元明清以来的石窟雕塑、寺庙雕塑、民间泥塑石雕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人”的独特认识。这些都是人类雕塑史上的经典。尤其是汉代以来,那些写意性的俑子、写意性的石刻,为中华大地谱写了灿烂辉煌的造型艺术诗章。

  这种雕塑的诗性体现在它的简洁性和跳跃性。它跟西方的传统写实性雕塑不同,以“写意雕塑”的形式为主导,写意是中国雕塑的真精神,以超越于客观物象的形式来创造。既然有超越,就会有跳跃,就会有跨越。这种跳跃和跨越乃至于超越,实际上就是诗的表达方式。诗性还体现在它的意境中。中国雕塑,常常以一种象征主义的手法,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跟诗的比兴手法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中国的雕塑是以诗性来体现的。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民族,诗的民族强调“韵”。中国是一个书法的民族,通过各种书体变化和书写,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乃至审美价值和审美境界。书法是以线条为主的,书法的“韵”,是通过线韵、墨韵,最后达到神韵。中国雕塑也强调“韵”,这种韵从民间泥塑留下来的道道指纹,那些流淌着艺人的心路历程、情感轨迹的线条和指纹当中,可以感受到它的伟大。中国古代的雕塑家们,常常是根据画家所画的“粉本”来进行创作,而画家的“粉本”多是以线条对塑物的归纳,来体现他们对世界美好的认识。而泥塑巨匠们、匠师们在复活绘画线条的过程中,用泥巴这种富有生命力、富有原始情感的材料,挥发出润泽、厚重、灵动的韵律。所以中国的雕塑,从寺庙里的佛像、山水隐壁(浮雕),可以看到古老文明之韵味悠长,生命无限,天地造化尽在指间流淌。

  塑人·塑魂·塑道

  记者:雕塑家的“双黄蛋”作品,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比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摩西》,罗丹的《雨果》和《巴尔扎克》等。我注意到,在您的数百件以人物为题材的雕塑作品中,《老子》和《孔子》在国内和国际上影响巨大。给物质以精神性是创造。而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神圣而且神秘的,诚如陆机所谓“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请您谈谈构思以及创作这两幅作品的心路历程,您想通过这两幅作品表达什么?

  吴为山:孔子和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根擎天大柱。他们也是中华文明之门。门上有两副对联。一副抒写的是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天下胸怀,包括《论语》中所展示的一切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智慧顶峰,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世界上无数的学者都深深感觉到,要向这位历史文化巨人去求知问道。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在联合国总部,手抚我创作的孔子像说:“我从小在儒家浓浓文化的环境氛围中成长,深知儒家所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今依然是真理。”儒家思想的这种大方纯真,就像广袤厚实的大地一样,给人们提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获得平衡的支点。

  中华文明之门上抒写的另一副对联是老子——“上德若谷,上善若水”。水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道家思想的智慧源泉。老子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在混沌乾坤、茫茫宇宙中找到人们精神之寄托、灵魂之栖所。道家思想里的“道”是方法论。在人与天地共立之间,道家思想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道与德的辩证关系,也提出了认识世界、与世界共处、与自然共荣的根本方式。所以我在世界各地举办的所有作品展览,老子、孔子的雕像,受到了人们最高的礼遇和尊重。我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当他们看出是老子的雕像时,便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用人工的方式把老子雕像抬到高高的展架上,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样,孔子的雕像,被世界许多国家的总统、市长等,邀请落户他们的国家。乌拉圭的副总统到中国来,要求将孔子、老子立到他们国家。巴西的库里提巴市长要求把孔子的雕像立在他们城市的中心广场。他说,孔子不仅教我们怎样做人,还教我们怎样理政。孔子和老子,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是两根擎天大柱。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陈列厅门口,矗立着两根7.5米高的巨型铜柱,它是我创作的老子和孔子的雕像——儒道二圣,相互补充,相互映照。

  塑以载道,塑人,塑魂,塑道。每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雕塑,都蕴含着那一时期的特定的时代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精神。我在创作《老子》和《孔子》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塑造《孔子》强调他的“礼”,强调他的“方正”,强调他的社会逻辑关系。塑造《老子》则更注重他的悠然,灵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尊雕塑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落成。

  平原·高原·高峰

  记者:对于大众而言,再伟大再精美的雕塑,也许只是“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到此一游”之后,所能领略的也多是它的装饰性、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所以雕塑家虽然在每一件作品中都注入了深厚的思想性,可是“虽浚发于巧心,或受嗤于拙目”。因而,思想和美要触碰到大地,就必然会面对培养大众的雕塑审美力这个现实问题。请您面对普通观众,谈谈如何欣赏雕塑。

  吴为山:著名法籍华裔哲学家、雕塑家熊秉明先生为《南京博物院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所作序言写道:“人们从这里进去,怀着好奇和欣赏;人们从这里出来,感到满足和景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面对雕塑作品能够欣赏并感到满足,是需要掌握一些欣赏雕塑的“窍门”的——即看雕塑在看什么?

  首先,要看造型。任何一个雕塑造型,都是一种情感、意念、精神的象征。比如,瑞士的超现实主义雕塑大师贾戈梅蒂,他的雕塑就是长,细长,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把人在时空中压扁了,压长了,表现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的孤独。还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他强调生命的实质存在,让人感知到生命的力量,所以他所塑的女体都比较圆厚,形态饱满而转折柔和,节奏舒畅而意蕴深远。中国的造型艺术譬如“文化泰山”《孔子》像——表现伟大人物的雕像就像山一样,首先是从形体上来感受的。因为形体是第一感动你的,在没有看清眉眼鼻子表情的时候,巨大形体的暗示作用,已经在感动着你。

  其次,要看尺度,也就是看大小。有的作品大,有的作品小。当我们在乐山大佛面前,你会感觉到一种力量;当我们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组浮雕面前,你会感到肃然起敬;当你看到布鲁塞尔的小尿童时,你可以感受到生命与战争——一个小小的生命,关乎人类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要看动态。我在西班牙看到一百多米高的柱子上,有一个人手指着前方像是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立即会反映出,这一定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就是动态的力量!

  第四,要看表情。从远往近看,表情和体态也在表现情感。

  当然,抽象造型表述和写实造型表述也是不同的。抽象造型表述要看形体、看材质。比如石头做的比较古老,用闪闪发光的不锈钢做的一般比较现代。不一而足。

  总的来说,雕塑就其存在意义上讲,与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有几组:要有环境,要有光照。从精神意义上讲,雕塑是需要历史、人文、广泛的社会生活作为基础的,它的环境需要人民认可喜爱,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美育教化功能作用,这是最为关键的。而它的光,则是时代之光、人文之光,特别是在我们的新时代,要充满创新,充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充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的期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我们的艺术家要更加奋发有为,在美的平原之上建立美的高原,在美的高原之上创立美的高峰。可以说,每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是艺术家继承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锐意创新的产物。


上一篇:传奇艺人: 著名雕刻家山崎朝云
下一篇:一位中国雕刻家与拉美的不解情缘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