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地区: 纽约 加州 康州 华盛顿 弗吉尼亚 宾州 新泽西 马萨诸塞 马里兰 佛罗里达 更多
阿拉巴马 阿拉斯加 阿利桑那 阿肯色 科罗拉多 怀俄明 威斯康辛 西弗吉尼亚 佛蒙特 犹他 得克萨斯 田纳西 南达科他 南卡罗来纳 罗得岛 俄勒冈 俄克拉荷马 俄亥俄 北达科他 北卡罗来纳 新墨西哥 新罕布什尔 内华达 内布拉斯加 蒙大拿 密苏里 密西西比 明尼苏达 密歇根 缅因 路易斯安那 肯塔基 堪萨斯 爱荷华 印第安纳 伊利诺斯 爱达荷 夏威夷 乔治亚 德拉瓦 哥伦比亚特区 (首都: 华盛顿DC) 关岛 北马里亚那群岛 (首府: 塞班岛) 波多黎各自由邦 美属维吾尔京群岛
陶瓷工程大师杨文宪
[ 编辑:usahrsh | 时间:2023-04-11 12:50:43 ]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瓷器比较粗糙且小作坊色彩浓厚,1955年,国务院决定恢复精细陶瓷,并将此重任交给了江西景德镇。今年87岁的瓷器泰斗杨文宪,是精细陶瓷恢复小组成员14人中,唯一健在的一个。他是景德镇、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位热工工程师,被誉为景德镇窑炉专家的“祖师爷”,对中国陶瓷窑炉的实践性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中国首位热工工程师杨文宪——新中国精细陶瓷恢复组成员仅存一人 奠定当代窑炉技术


      杨文宪讲述精细陶瓷恢复细节
       
      在全国陶瓷乃至工艺美术领域,杨文宪的名字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河南陶瓷领域的许多大家如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河南珍宝馆馆长孙军均是其弟子。杨文宪今年87岁,居于郑州,其记忆力和精力十分惊人,作为新中国精细陶瓷恢复小组成员14人中唯一健在的一个,他对当年景德镇的精细陶瓷恢复细节仍记忆犹新,他还成功主持研究景德镇的大型窑炉“柴改煤”试验,结束了景德镇烧瓷用柴的历史,并完成了“土煤气”烧制陶瓷实验。
       

      见证中德技术合作 首个热工工程师

      景德镇夜景

      景德镇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精细陶瓷恢复组成员留下的窑炉,这些窑炉已经作为文物被封存起来,杨文宪等人是窑炉的缔造者。
       
      1954年,中国与东德进行技术合作,中国提供陶瓷烧造技术,东德帮助中国建设郑州市砂轮厂。陶瓷烧造技术提供的任务交给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杨文宪于此时受命,被分配为中德项目窑炉组组长,组织、调查和写作窑炉结构及烧造技术,他也从此正式进入陶瓷科研领域。
       
      据杨文宪回忆,当时,传统中国陶瓷全靠艺人凭经验烧制,无“科技”可谈;而老艺人都非常保守,不对外公开技艺。就江西陶瓷业而言,烧窑主要来自江西都昌县;建窑艺人主要来自鄱阳;利坯艺人主要来自丰城县,非本地人从艺基本没有可能,即使入行也受到排挤,最后难以安身而退出。这些艺人从七八岁就开始研习技艺,每个工序上的艺人都是家族式封闭传承,非本县人入行甚至可能受到杀戮。当时景德镇陶瓷窑炉全部是柴(马尾松)窑和槎窑(树枝)。
       
      解放初,景德镇全市有81座柴窑炉。为了测定技术数据,杨文宪购置了大量的窑炉及烧成工艺的陶瓷仪器,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科技知识测量,将传统陶瓷工艺上升到现代科技的层面上。其他像配釉、配料、造型数据都由这些第一代陶瓷科技人员一点一线地进行整理。
       

      克服重重困难 传统技艺量化为当代数据

      当年烧制国瓷的景德镇窑炉

      杨文宪身体素质极好,每天只睡四小时,依然精力充沛。但是一接触实际,负责窑炉调查的他才确实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建国初期科研所搜罗到的那些各色陶瓷老艺人,极端保守自傲,而且更担心自己倾生掌握的技艺泄露影响到自身的生计和地位,对于前来问艺的知识分子基本冷漠对待,特别是配釉和窑炉烧成更是传家之宝不肯外传,此时的陶瓷技术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杨文宪他一点点地丈量窑炉结构,一时一刻不舍地跟随着老师傅选料、装窑、烧柴、看火、开窑、拣选瓷器,运用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将祖祖辈辈靠经验、直觉烧造陶瓷的技艺环节数据化、数量化、规范化、理论化;同时还要把当地老艺人在烧制陶瓷工艺中的“土语”翻译转化为文字语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这是中国陶瓷史上最原始的量化数据总结。杨文宪后来被授予景德镇陶瓷史上第一个热工工程师,被誉为景德镇窑炉专家的“祖师爷”, 对中国陶瓷窑炉的实践性研究具有开创之功。
       
      饱受政治动荡 部队转业分配景德镇
       
      杨文宪1930年1月16日出生于郑州市柳林镇高皇寨,少年时代生活在郑州(当时叫郑县),他经历过军阀、土匪、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又经历过解放。1948年,杨文宪考中公费中专学校——河南省工业职业学校化工科,这为他以后研究陶瓷埋下伏笔。真正决定他命运的,是他在1950年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时,学校的一次征兵。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学校从1500个左右学生中挑选特种航空兵,杨文宪一挑即中,成为四名特种兵种子之一。“主要是身体好,跟学校表现无关,因为我在学校是很调皮且不服管教的。”杨文宪回忆说。
       
      驻防郑州期间,杨文宪先后担任中心教员、青年干事。1952年杨文宪随军转防到江西向塘机场。1952年换防到江西后,杨文宪担任飞行员俱乐部主任、体育指导员,专门负责飞行员的日常体育娱乐生活。1954年,不到25岁的杨文宪就地转业到了江西的中国瓷都景德镇,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陶瓷科技生涯。
       
      得周仁赏识 烧制毛主席所用“毛瓷”
       

      杨文宪和周仁在一起的旧照

      中外陶瓷技术合作一直延续到1955年底,此时,国家提出景德镇搞好精细瓷研究,于是景德镇派出以杨文宪为负责的四人小组赶赴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合作研发景德镇精细瓷,成员还有潘文锦、于兆民、刘桢。其时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的负责人周仁,是美国冶金博士学成归国,非常喜欢陶瓷,解放前授徒无数,收藏古陶瓷丰厚。周仁主持的中央冶金研究所在国民政府时期就声名显赫,但是本可流转台湾甚至海外的周仁并没有随国民党政府外走,而是留在上海,并将上海冶金所保持完好,解放后,国家提升冶金所为“国字号”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周仁担任首任所长。
       
      这次上海之行,杨文宪深得周仁信任,并深度切入中国陶瓷界,研究项目中窑炉的建造和烧成。1956年杨文宪等带着研究成果回到景德镇进行中试,小型试验成功后在景德镇普遍推广。
       
      精细瓷研究试验成功后,国家要求在此基础上研制国家用瓷,包括国宴用瓷、大使馆用瓷和毛主席用瓷。在精细瓷“中试”期间景德镇陶瓷科研所建造了一座50立方米的柴窑和40立方米的煤烧圆窑。原先的窑炉调查和后来的亲身烧造其间差别甚大,在烧窑老师傅不愿意传授技艺的情况下,杨文宪凭借独特的身体素质和韧劲,钻研所学技艺,并作进一步的理论提升,为后来景德镇的陶瓷技术奠定了基础。
       
      与徒弟合著《中国陶瓷名釉》 支持设立“中国陶瓷日”
       

       
        杨文宪徒弟孙军(左一)接受采访
         
        杨文宪与徒弟孙军合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著《中国陶瓷名釉》,由孙军执笔,历时三年而成。该专著2016年获中国民间文物最高荣誉奖,2017年获第十八届郑州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同时,对于孙军设立“中国陶瓷日”的倡议,杨文宪也积极支持,他认为:“陶瓷作为中国的符号与象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技艺、审美、文化,还象征了当时的科技水平,是大国工匠的标志。”设立“中国陶瓷日”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陶瓷艺术家謝宏胤紐約展出
        发布评论
        称呼:
        内容:
        用户评价